新中華再起 219下個先手_頁2
更新:04-20 07:23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不以為不對。其實宋朝之時,皇帝自己也承認不可以皇權侵相權,否則必生事端,只是到得現在,卻是沒有人敢於提起了。
所以張華軒的想法,在目前來說搞一個比前明權還重的內閣尚沒有太多問題,若以虛君立憲一說頒行天下,愚夫愚婦恐心不自安,便是士大夫官紳之流,能懂的也少。
他飽含欣慰又不無遺憾地道:「可惜懂得地人太少,所以將來如果能進北京,怕是助力很小,而阻力甚大。得天下靠軍隊可以,治天下就不成了。」
張華軒今晚又問起翁心存,又提起這些未來的政治藍圖,翁同和不是笨蛋,這時候已經想明白了,於是緊接着問道:「今天叫我進來,怕是有什麼吩咐吧?」
「不錯,有一件大事要你去辦。」張華軒說到這裏,未免有些揣摩不定,他看人見事都是極准地,有時候偶有阻力,稍加壓迫就好,比如左寶貴的事,就是如此處理。而眼前畢竟是郎舅至親,如果萬一翁同和不願意,也不便強迫,而時間緊迫,萬一先不着手,到時候就會格外的麻煩。
他這一層苦衷,導致他說話很客氣:「若是不願意,也不會勉強你的,而且,此行有些危險。」
翁同和到底年輕,受不得激,當時臉上就臉些激昂模樣,只道:「若果真需用,便是性命之危也說不得什麼。」
「好。」張華軒拍掌一贊,笑道:「現在是五月,估算起來,最多再過十天,北伐淮軍必定會有大仗打。這一仗打完,就我的猜想,咸豐非得借北狩的藉口逃走不可,而所逃地方,就必定會是熱河。他還想借着內蒙兵和東北的老八旗再東山再起,這一層咱們也不必理會他了。現在清廷也就一個京師重地,其餘地方,都在觀望,如果京師那邊沒有問題,天下就容易得了。而京師穩定,就非得有郡望大佬出來維持,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張華軒的話並不曾說的很直白,不過翁同和是何等出身,立刻就明白了。
北伐淮軍一戰能消滅清軍在京師附近最後的主力後,皇帝和王公貴族非得北逃不可,這當然是以後的軍事與政治手段雙下,而得到京師後,政治又比軍事還要重要了。得天下純粹用武力,非得打到累死不可。而且現在放眼天下,真正在軍事上能與淮軍為難的清軍幾乎沒有,不論是陝甘還是整個南方,除了湘軍殘部外,再無武力存在。所以如果能維持住一幫漢人官員中的佼佼者出來做事,或是最少在京師觀望,而不是跟着皇帝北逃或是觀望,到時候在政治上就得分很多,很多省份,根本不需要淮軍大兵壓境就會傳檄而定。
到時候,淮軍只需調集兵力,防備英法與俄國,一部與太平軍主力決戰,就可以了。
而此事,卻不是軍統可以辦得的。朝中大員,絕不會貿然接見什麼沒根底的外客,僥倖見了,也不會容他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便會將其趕走。所以這件事,非得有大根底的郡望世家中的人去做方才妥當。
清季時最講郡望,本鄉本土出來為官的當然就一定會抱成一團,一致對外。很多大案大事,都以郡望角力解決,而稱呼貴人最重的**,也是以郡望來稱為好。如翁家在江蘇就是大士紳,整個江南官紳,無不以翁家意見為重,凡事都會打招呼,聽意見。其餘京師官場中人,也多半如此行事。
比如許雋藻為軍機領班大學士,是山西壽山人,於是尊稱便是壽山相國,以為尊敬。而山西全省官場中人,無不以許為宗主一般,凡事都依附而行。
原本以淮軍力量,也無須顧忌如此,純以力也能得天下,並不需要討好各地官紳。內衛在各地行事,也剷除了不少官紳地主。而京師一地,卻與淮安等地不同。底下沒有大官紳,也不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現在與英國翻臉,太平未滅,如果淮軍奪了京師,內衛拿捕的惡名在前,京師里的大官紳一溜煙全跑了,或是辭官隱居,拒不為新朝效命,這就將會是很大的麻煩,最少,要花費淮軍多一半的精力,才能平定全國。
而對這些官紳拉攏則省事的多,左右把那些大佬籠絡幾個,便足以拉來一群。而且張華軒有計較,名聲壞的不要,正好與翁家交好的,總歸是在士林里有點根底名聲的,如果讓翁同和暗中潛入京師,借着大亂的當口先行籌措此事,等大軍一入城,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