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犬馬之風情大宋 第三百九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一_頁2
來不及,哪會不識眼色的,起身抱拳朗聲說道:「三郎說的是,宋祁一回京城便入武學,自當聞雞起舞,勤練武藝,異日學有所成,當隨將軍鞍前馬後,殺敵立功,屆時還望石將軍看顧一二才好。」
兩人這麼一唱一和的,石圓孫一下都沒話說了。
李清哪會不知道石圓孫的意見啊,咱大宋文武不和、互相看不順眼早就有年頭了,儘管朝堂是文官得勢,但軍中還是不願讓文官們染指的,到時候武學地生沒準也會帶兵,再也不能鐵板一塊,還怎麼和文官們爭個高下?
儘管這主意是才想出來地,李清還就是想藉機弄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文官武官互相排斥,倒霉地最後是咱大宋江山。
僅僅只為平息小皇帝的怨氣,那只要將這武學辦的隆而重之就行了,除了奪魁的那些健兒,咱逍遙會的那些弟兄一樣可以入武學,都是權貴子弟,還怕熱鬧體面不起來?
可打仗並不是只會舞刀弄槍就行了,文韜武略麼,只要把身體給鍛煉好了。誰說生就不能帶兵?讀過聖人之言,行事自然也會小心謹慎,沒準比那些丘八們還要更好些,在什麼山唱什麼調,生們既然入了武官的行當,總不至於和自己過不去,他們鬼心眼又多,興許和文官鬥起法來更厲害也不定呢。
所以李清才逼着宋祁也入武學,狀圓郎都去了。一幫讀人誰還敢瞧不起?當然宋祁一個人有些勢孤的,得寫封信讓劉胖趕緊京入武學,那傢伙留在范仲淹身邊只怕也派不大用場。小天子還誇他是一員虎將呢,對了。張先和柳七也算,咱大宋是有些抑武,俸祿卻是不少給,再扯些同道好,到時候咱武學會文都能勝過太學的學子。看他們還有什麼臉面說話!
「三郎,我看這樣可好。京中亦有許多同僚尚無差遣,莫如叫他們也入武學?到時兼個武將官職,多得一份俸祿,想必定有人動心,石將軍別惱,陣殺敵不行,不敢說運籌帷幄,調配糧草軍需,也是略通些武事才好。」宋祁笑嘻嘻地說道。石圓孫略有所思還未答言呢,李清曲手指就給宋祁腦門來了一下。狀圓郎就是狀圓郎。果然鬼心眼多的,文官兼武職本就不出奇。不說樞密院裏都是些文官,蘇東坡還專門出任過團練使呢,不過這個主意卻是為他自己打算的,反正給李清逼的進了武學,可要算成兼職,那他可是一點虧沒吃着,還可白得一份俸祿呢。
宋祁得了鼓勵,越發得意了,「三郎,武學裏亦要教文才好,若是學子們進了武學,即便日後得了差遣,亦可仿製科例參加朝廷科舉,若是得了進身,再兼文官也行,你看如何?」
好,李清不得不拍手叫好了,這才叫真的文武一家親呢,據說唐朝就曾經有那麼一人,先是在文科會試中奪魁,五年後又在武舉中高第,是咱中國歷史唯一的一位文武雙狀圓,這可不容易,且不說在唐朝文科奪魁有多難,而唐朝的武舉也都是考些鬥勇力的項目,只可惜這人後面並未帶兵,聲名不顯。
李清大笑道:「好,好,好,只可惜咱大宋並未開武舉,否則你這狀圓郎再中個武舉,也不讓唐人專美於前了。」
只是宋祁還越發意猶未盡了,「再有,我朝多以文官制邊,兵凶戰險之地,不通兵事如何能成?莫若日後請朝廷定製,未經武學學業者,不得守邊,亦不得入樞密院,現亦在樞密院者,皆需入武學補授。」
一聽這話,李清的笑聲嘎然而止,只是嘴巴還張地大大的,瞪着宋祁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好傢夥,咱只不過把你逼進武學,你小子卻準備把咱大宋的官兒全逼進武學啊。
不管了不管了,反正這事怕是沒那麼容易能成,宋祁愛鬧便讓他鬧去!
石圓孫見這兩人說地眉飛色舞,知道自己反對也未必說的過,搖頭嘆道:「三郎,這如何是了卻一番公事,只怕朝廷自此反多事了。」
李清腦袋甩得象個撥浪鼓,嘻笑地說道:「我又不是官兒,朝廷多事與我何干?石將軍,李清知你心有不忿,然朝廷多以文官制邊,略通些兵事總是好過不通罷,若此事真能成,只怕將軍日後行事少了掣肘,倒也是件好事。」
石圓孫不置可否的搖搖頭,才說的兵凶戰險,哪有那麼容易就學會了?倒時候多了一大堆紙談兵的傢伙,只怕更加麻煩。
可李清不這麼想,咱大宋啥情況啊?紙談兵它也好過不談兵!一味的揚文抑武,過地幾十年,北方那些如狼似虎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