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八百一十五章在路上_頁2
游向上游的巴格達。
在蘇薩城短暫停留的時間,我也收到了一大套,最新版本教材的試印樣範。
相對行事束手束腳的國中,域外的這些學校的教材和基本綱要,都是我一手炮製或是欽點的成熟版本,
比如最基層的屯莊蒙學階段,就只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之類的識字造句和簡單加減乘除的基本算術,足以滿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唐人和歸化移民在社會地位上,相對其他族群始終高人一等的基本保障;
到了戍堡市鎮一級的幼學階段,則多出書法、珠算和白話簡史,算是培養各色基層人員的起步和基礎;
到了軍城和州治一級的鄉學,則在上述內容的冷升級之後,又多了半軍事化的集體生活,操條口令,熟悉刀槍弓馬的基本集訓。在這個層次無法承擔繼續學習費用的人,還多出一絮級技術學堂的選擇。
比如進入百工學堂,包食宿兼半工半學的方式,學習木工、金工、燒造、土建之類,大眾向的職業技能;或是進入拓殖學堂,學習農藝、育種和各種工具的使用,培養成未來新移民開拓團體的骨幹分子
同樣的,各軍屯營田體系下,專門吸收軍眷子弟的隨軍營校,也在這一個層次中。
他們也是預想中。嶺西行台統治下構成社會金字塔的中堅階層。
第四級的學校,則位於各路首府和各府治所在內,在鄉學拓展進階的基礎上,又多了物理和化學,天文和地理,音樂和美術等選修內容,主要科目與國內各地的分學大致相同。只是教材有針對性的刪選添減,在選課上出現文職和武途的分野,算是社會精英和官僚階層的基本搖籃。
在這個階層,也可以轉入一些更加專業性的分支,比如府路屬的醫學附院,工程營造院。財計附院、器造學堂、士官講武堂等等,學習周期更短,結業就能獲得不錯的職位。
而作為統治基礎的各種學問,政治和經濟學,兵法謀略等,就只有在特定的地方,——位於伊斯法罕的嶺西武學和嶺西大學堂。才能得到深造和精修,這也是進入嶺西行台上層的唯一途徑,哪怕是在役功勳卓著的新晉將士,也必須經過最高兩學,選修再造的這一過程。
當然這其中大部分都是草創,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完善。嚴格說,這個教育體系藍圖的前三級才是最適合目前嶺西統治架構下需要的。
用了半個月時間,穿過貢德沙普爾山口。回到伊斯法罕,這裏已經變成一處繁忙的大工地,各種東方式的改造和新建,讓這座因為氣候適宜,周圍土地出產豐富,而成為古代波斯帝**隊集結地的古城,迅速改頭換面成一座嶄新的城市。
最顯眼的就是各種半成品。和尚未粉刷漆色的牌坊、高塔、城樓和飛檐瓦頂,
在這裏停留和休整的期間,我再次增加了一項新的規劃和議題。
就是借着漫漫回程的機會,整合重組早年發展起來的那些地下勢力的分支和外圍。建立起來一條在傳統軍隊和官僚自律糾察體系之外的監察和情報系統,
在軍隊體系中,對外有的城傍行人司,對內有各級虞候和憲軍系統,幾隻特殊作戰力量和技術部隊,也是直接掌握在行台手中,轉型為新政權的一部分,並沒有太大問題。
而在行政官僚體系上,就相對弱化的多,因為早年很多地方行政事務只能,還是通過軍管體系,由朱軍將領來兼領的,直到今年得到大量來自國中和安西大學堂方面的支援,才有所緩解,但是人員不足的問題,並沒有因此消失,如果還要比照國內建立起一系列的監察機構,人員上的缺口就更大了。
因此在戰事激烈的時候,這個問題只能拖一拖,暫時藉助來自軍隊方面的兼帶反饋。這次藉助大批解甲歸田老兵的大規模安置,將這個基層監察體系完善起來。
雖然作為退伍老兵普遍水平不高,但是我們只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個直接向上層反應情況的渠道就可以了,他們固然不可以干涉地方事務,但是作為受到優待的特殊群體,地方官府也沒有辦法阻止他們的與上層溝通的渠道。
因此他們更像是收到行台關照和培養起來,比照國中鄉土地方鄉紳豪強的新興階層,或者說基層民意代表。畢竟作為新領土上的佔領軍政權,在軍管和民政混雜的行政體制下,還是具有相當扁平性,這樣初步的制約和平衡就建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