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 421章 哪個老丈人
血站採集了兩萬多毫升血液,除去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用的,合格的也差不多有兩萬毫升。
這些稀有血型志願者,從全國各地趕來,他們知道,幫別人就是在幫自己。
在醫學上,生與死,有時候就是一線之隔。
如果手術一旦出現大出血,沒有足夠的輸血支撐,不能為止血獲得緩衝時間,病人就會失血休克,重要器官因為灌注不足而缺血缺氧,最後死亡。
如果有足夠的輸血支撐,醫生獲得搶救時間,成功止血,生命就朝相反的方向發展,能夠活下來。
有了這些血液的儲備,楊平最後一個擔心的問題被解決,他可以從容地上手術台。
系統空間的複製功能,複製的鄭保勝實驗體,楊平已經進行過研究性手術。
一個好的醫生最喜歡冒險,但同時最不喜歡冒險。
喜歡冒險,因為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去挑戰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
不喜歡冒險,對手術成功的追求,從來不寄希望於運氣,而是依靠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手術近乎偏執的認真態度,嚴格的手術適應症選擇,完善的術前準備,高超的手術操作,成熟的術後管理。
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楊平覺得,這也是優秀外科醫生的辯證邏輯,醫生的敵人就是所有疾病和創傷。
這些天,楊平每天對鄭保勝進行胸腔和腹腔穿刺抽液,以減輕液體壓力對心臟的影響,讓手術時心臟功能處於最佳狀態,能夠耐受手術和麻醉的打擊。
如果一次液體抽取過多,胸腔腹腔內部壓力會驟然失衡,失衡的結果就是臟器移位,也就是內臟疝的形成,有時候這是致命的。
為了避免這種致命狀況出現,楊平小心翼翼,分次抽取,適可而止,一旦達到手術要求的條件便收手。
每次的病例分析和處置,李教授都會在場,通過觀察楊平對病人的術前準備。
李教授的一些疑慮逐漸打消,他還沒看到楊平做手術,但是心裏已經對他多了幾分認可。
幾乎滴水不漏的術前準備,對病情理解的透徹,對解剖中不確定因素的處理,對人體結構功能的認識,各種意外預案的制定,都讓李教授嘆為觀止。
更讓李教授詫異的是,對於這個病例,楊平幾乎掌握了所有相關的知識,並能夠將這些知識聯繫起來,從原理上打通,做到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有時候楊平提出的一些大膽而富有想像力的方法,讓李教授激動不已——居然還可以這麼做。
李教授十分不理解,這個年輕人是如何做到的,難道他過目不忘,而且每天不用睡覺,所有的時間都在學習和思考?
可是依據這些天的相處,楊平並沒有這樣,他甚至做完手術,難得的空閒時間,都關在值班室睡覺,似乎並沒有花時間去閱讀各種期刊。
他偶爾也只是在辦公室面對電腦,快速地瀏覽論文,那種瀏覽很奇怪,不停地敲打翻頁鍵,一秒鐘可以翻十幾頁,怎麼可能抓取信息呢。
李教授沒法弄明白,但是他可以肯定,楊平是一個真正的天才醫生。
現在他留在三博的主要工作,就是跟在楊平的身後,他甚至將計劃去澳大利亞的幾天時間壓縮到一天,以爭取在三博停留的時間更久。
甘鳳儀母親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第五天,四肢肌力恢復到三級,第七天,恢復到四級。
icu醫生嘗試着拔管,讓她脫離呼吸機,拔管後,支持呼吸運動的肌肉完全可以勝任工作,不吸氧的情況下,她帶血氧飽和度在9。
畢竟肌力比正常還是差,為了增加每次呼吸的效率,icu醫生還是讓她持續低流量吸氧。
甘鳳儀站在探視走廊,看到清醒過來的母親,不再依靠機器維持呼吸,一種劫後餘生失而復得的感覺。
照這樣下去,很快可以轉出icu,回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因為又是插管,又是呼吸機,甘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