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明末三十年 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激鬥_頁2
更新:03-02 22:04 作者:青弋漁夫 分類:其他小說
了壓倒性的優勢。
崇禎犯了難,這怎麼辦?崇禎在這一刻才意識到,不能將孫承宗往死里整,因為牽扯的關係太多,而自己在遼東的這場戰事中表現的也並不好,孫承宗若是真的被問罪,天下人會怎麼想,特別要是將派遣援兵時候發生的事情扯出來,自己更是臉上無光。前有袁崇煥,後有孫承宗,遼東本就是一個燙手山芋,有人去接已經很不錯了,如果將遼東督師全部都判有罪,那以後誰來主政遼東,誰又願意去主政遼東?難道要讓劉毅去嗎?畢竟只有他的新軍能在和八旗軍的對戰中取得優勢。可是一旦他坐大,誰來制衡他。城外還有三十萬流民,怎麼煩心事一股腦的全部涌過來了。崇禎感覺心臟跳動的速度急劇加快,心中鬱悶至極。
「陛下,容老臣說兩句話吧。」一個聲音傳來,崇禎猛然抬頭,只見周延儒上前一步躬身請示。溫體仁心中一拎,這個老東西關鍵時候出來說什麼話?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自己的人已經將氣氛帶動起來,沒看見皇上已經陷入兩難了嗎?自己不提不代表聖上不會問,只要崇禎開口問內閣的意見,自己便可以一錘定音。這就是一個先後次序的問題,如果自己先提,別人會以為堂堂次輔竟然要落井下石坑害孫承宗,這會讓人想到朝堂派系,縱然將孫承宗下獄,也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可是皇帝問那就不一樣,城外流民的事情已經讓周延儒減分,皇帝十有八九要詢問自己這個次輔。如果自己回答孫承宗有罪,則百官不服也得服。孫黨一倒,明面上的周延儒可就好對付多了。
官場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周延儒雖然連連犯糊塗,可是既然能做到內閣首輔,也是有大本事的人。怎麼會連這一點都看不透。周延儒知道,孫承宗跟自己也不是一派的,幹掉孫承宗對自己也有好處,可是不是現在,王永光和曹於汴都是溫體仁的人,別人不知道,內閣還會有人不知道嗎?擺明着這兩人是受了溫體仁的指示,當先鋒出面扳倒孫承宗。孫承宗一倒不要緊,自己現在的實力可跟溫體仁不能抗衡,這個混蛋在背後陰了自己幾次,現在自己在聖上心目中的印象一定非常不好,不說自己是一個奸佞,也算一個庸臣。那自己這個首輔的位子怎麼能坐得穩,一旦孫承宗那一派的人馬被溫體仁的人填充,自己可就危險了,雖然不想救孫承宗,可是這個時候不能不出手。
崇禎在龍椅上開口道:「愛卿有什麼話就直說吧。」「陛下,臣以為孫閣老請辭可以理解,陛下也可以同意孫閣老的辭呈。」周延儒不慌不忙道,他早已經有了腹案,所以顯得胸有成竹。溫體仁在一邊連殺了他的心都有,這個老東西關鍵時候出來攪局。
崇禎來了精神,示意他繼續說下去。周延儒朗聲道:「孫閣老乃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德高望重。本身就是萬曆三十二年的榜眼,又是先皇帝師。此為文治。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熊廷弼罷官,天啟二年孫閣老自請督師遼東,誰不知道遼東是個爛攤子,可是孫閣老義無反顧奔赴前線,主政遼東期間建虜倦伏,不敢用兵。隨後來因被閹黨陷害罷官,但在己巳之變中臨危受命,督戰京師,力挽狂瀾。此為武功。從萬曆年直到今日,閣老一直奮戰在前線,古稀之年啊,聖上,諸位,古稀之年執劍殺敵,試問朝中有誰能做到?有誰!如此肱股之臣乃是大明之幸。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難道要因為一次敗仗就將前面的功勞全部抹殺嗎?本官作為當朝首輔認為此舉大為不妥,律法也要容情,閣老請辭已經是罷官,難道我們不應該給孫閣老留下最後的顏面和尊嚴嗎?」
滿朝文武被周延儒的話說的無地自容,沒錯,都快入土的人了,罷官已經是晚節不保的懲罰了。何必趕盡殺絕呢,中原講究的就是中庸,凡事要留一線啊。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