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年 第四章(19)凌泰_頁2
非常標準的軍內內戰,悲哀的同時也不由得他做一些防範,因為此次叛亂的主謀是自己的宿敵慶王。
先皇時,慶王可是任了近二十年的大將軍之職,在此之前他是鎮西將軍,而那個時候年輕的凌泰已經憑藉軍功當上了征西將軍。同樣是軍中的年輕翹楚,二人有所交往,只是隨着日久,凌泰發現這個級別差不多的皇家貴胄和自己接觸中總有一種讓自己投靠的意思,心高氣傲的凌泰豈能接受,所以一段時間後二人關係開始疏遠。
後來慶王成為大將軍之後開始刻意打壓凌泰,許多不如他的將領都超過了他的級別,他還只是那個銀甲的征西將軍,而且所屬征西軍經常被西部東部的頻繁調動給養也得不到保證,幾年下來征西軍苦活累活一點沒少干,可未見寸尺功勞,這讓凌泰十分憤怒,好在那個年代,慶王在軍部可做不到只手摭天,原因是軍界還有幾尊大神正是風華正茂的年歲,首先一個是未在軍界有任何職位,但實實在在處於軍界頂端的燕王,再有一個是時任驃騎將軍的武安候郭定昆,就是郭春的那個老爹,其資歷一點不比慶王差,而軍功更是遠遠超過這個皇家貴胄。
當然還有一個為凌泰仗義執言的關鍵人物就是丞相王普,那時節王普只是個剛剛過完青年時光的中年人,可不像現在在乎那些忌諱,他和凌泰同鄉朋友,可沒少在先皇面前仗義執言。
最關鍵的是先皇,這個一輩子沒出過永安的皇上其實是一個平衡大師,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平庸,無法做一個變革者,所以他的任上努力在平衡各種紛爭,玄和俗,皇家和臣屬,軍和政,等等各種關係,努力想把一個平穩的帝國交到自己的子嗣手中,當然如果他地下有知,自己的兒子接下他表面平穩的天下之後連翻觸雷,十幾年間幾乎沒有平穩日子,甚至這些天被人喊打喊殺,僥倖倉皇逃竄出了永安城,他會不會在任上做一些變革呢?
不能說他完全沒有改變祖上的規矩,他也在嘗試穩固日間紛亂的帝國天下,比如為防範玄門和臣屬逐漸增大的影響力,他大量啟用總體放心的皇家人士充任關鍵職位,這包括燕王領軍征服東北雪罕和帝國第一個皇家出身的大將軍慶王,只是晚年他發現這個嘗試恐怕錯的更離譜,這幫不在其位感覺很放心的親屬們一旦掌握權力好像野心更大,他們畢竟有與自己相差無幾的出身血脈,又曾無限接近那個權力巔峰,所以一旦有實權之後發展自己勢力的勢頭令他這個帝國皇帝心悸。
最後幾年他試圖糾正自己埋下的禍根,只是他與燕王關係太親近了,而且已然尾大不掉,他不想自己最後時光在骨肉相殘中渡過,所以很殘酷地遺留給了太子陳瑞風的任上,而慶王方面他算是做了處理只是也不太乾淨,雖然解除了慶王的所有軍界職位,但仍然選擇了他推薦的崇信充任大將軍之職,作為平衡,他提拔慶王軍界的對手凌泰任了車騎將軍並掌控西北軍事大局。
只是思維一旦定式改變起來就很困難了,年輕時他就在防範那些掌控權力太大的臣屬,丞相王普力挺凌泰讓他感受到了危機,為此他旁敲側擊了這位能臣,直接效果就是也開始老去的丞相王普變得有些謹小慎微,開始忌諱參與任何相關軍界的事情,這就造成了這段時間天下首輔的丞相大人不但沒有發現任何叛亂的徵兆,而且被人圍府打殺,靠着學生下屬的犧牲精神和竭盡全力才險之又險地逃離了永安。
因為慶王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他的追隨者,所以會如何對付自己呢?如果單純的解職讓自己告老還鄉,凌泰可能會猶豫,可如果試圖武力解決,那可就激發了老將軍的雄心了,這樣說來當年年輕時二人的交往確實沒有相互交心。
現在只是某個消息渠道告訴他聖上和丞相都逃出了永安,並沒有殞命在叛亂當中,他相信這個渠道的消息,只是那二人還沒有聯絡自己,總結自己六十多年的人生,凌泰明白自己是一名完美的執行者,但絕不是一個果斷的決策者,所以他這些時日在等待那二人的命令和建議,只是種種跡象表明有人不想讓他等待了,自己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征東軍從西南而來,安東軍從東南挺進,而凌泰在鎮西軍中的密探發給他的密報顯示鎮西軍已經擊垮了妄圖向西逃竄的顏乘風的征北軍一部和燕王的鎮北軍餘部,與鎮東軍協作將對方的殘部逼進了絕地海岩城,大獲全勝的鎮西軍已經開始集結,完成之後將會自東而來,對外宣傳是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