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 第664章:寡人若得陰武,何愁霸業不成_頁2

更新:09-16 07:14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楚國令尹子庚慢吞吞地說道:「晉知我與吳交戰,停步於蔡,未有深入。」

    「令尹乃是說,晉此前不知,南下並非乘人之危?」楚君熊招一臉的奇怪。

    子庚點頭,很是肯定地說道:「我、晉皆為伯也,豈可與吳蠻同類。我與晉乃是道、義之爭,焉可行天譴之事?」

    「道」可以理解為正朔;「義」則是天理倫常什麼的。歸納起來就是爭奪控制「世界」的話語權。

    憑藉玩弄小人手段即便是將事情辦成了,誰又會真心誠意的屈服?只會是周而復始地上演不服氣的反抗。

    用硬實力來打服,過程中幹得堂堂正正,贏的一方光明磊落,輸的一方找不到藉口。認清雙方的實力差距之後,再不低頭是在逼勝利方趕盡殺絕呀。

    薳啟強插了一嘴,說道:「儘管如此,我亦需奪回陳、蔡、頓、沈。」

    關於這一點,楚國君臣很快就取得共識。

    只是吧?他們雖然打贏了第三次「蕪湖之戰」,儘管損失方面並不慘重,該有的喘口氣總是要留出一些時間,再立刻邀請晉軍會獵就顯得很不合適。

    再來是,打贏了吳國就立刻退兵,豈不是等於半途而廢,哪怕要撤軍也不是全面退回去,肯定要留下軍隊繼續掃蕩屬於吳國的人口聚居點。

    薳啟強是楚共王熊審的親信,很想在「新朝」再次獲得新君的寵愛,趁着氣氛火熱又提出了幾個建議。

    「遣使往陳、蔡、頓、沈?可也。寡人僅予一線生機,告知二三子『勿謂言之不預』,斷無再費口舌之理。」楚君熊招剛繼位就獲得大勝,正是處在意氣風發的時刻。

    那個「勿謂言之不預」是從晉國那邊傳來的「名言」,很是得楚人的喜歡。

    薳啟強的另一個建議是,一樣需要派遣使者前往徐國和鍾離國,不能讓這兩個列國真的靠攏向晉國,更不能讓他們跟吳國勾結到一塊去。

    他說道:「此二國雖民寡勢弱,我實不懼之。然,徐國、鍾離國、鍾吾國、夷虎相依相偎,所處之地亦是連貫宋國與吳國。若此些列國因畏懼於我,使之親近於晉,焉與我有利乎?」

    這麼說,楚君熊招和幾個強大的貴族就有點不爽了。


    楚國是南方的霸主,長久時間裏習慣了橫行霸道,什麼時候對哪個國家「溫柔」過?一貫就是昂頭用下巴對着幾個鄰居,稍微不爽就起兵討伐。

    現在是個什麼情況?要一改霸道,行王道之術嗎???

    子庚沉默了一小會,說道:「我竟大不如前?」

    幾個強力的封君先後說了幾句話,大多是懟薳啟強未必太膽小了。

    薳啟強趕緊賠笑,再也不敢多說什麼,心裏卻是很無語地想道:「一幫什麼人啊?楚國可能未必嚴重衰弱,晉國卻是越變越強。局勢明擺在那裏,怎麼就不願意睜眼看世界呢!」

    這一刻,楚國群臣化身為「我大清」的忠臣啦?

    「我聞晉君乃是五歲孩童?」楚君熊招突然間問了這麼一句。

    這一下輪到從晉國逃亡到楚國的伯州犁上場了。

    這位伯州犁就是郤氏內亂逃亡的小宗,來到楚國之後獲得楚共王熊審的另眼相待。

    不過吧,目前晉國跟楚國的情況其實類似,國內有誰混不下去了,優先選擇的逃亡地點都是對方的國家,一般會受到良好的安置,導致晉國和楚國並不缺少了解對方的途經。

    伯州犁先行禮,再說道:「晉與列國不同,行使權力不為國君,乃元戎是也。」

    話是不是已經講得夠清楚和明白?不要因為新一任的晉軍姬彪是個孩童,覺得晉國就好欺負了。

    楚君熊招當然知道晉國的政治格局,意有所指地說道:「晉『卿族』勢大,以至公族蒙塵。陰氏與范氏想必如欒、郤那般?」

    晉國取得了「沫之戰」的大勝?按照以往的慣例,內部應該進入到爭權奪利的時刻,會不會上演內亂啊?

    伯州犁搖頭說道:「我聞陰武與士匄如摯友一般,魏琦、荀吳、解朔、趙武深受陰武恩惠。」

    蛤?

    晉國卿位家族之間的恩惠?要是欒氏和郤氏的事情沒有發生,大傢伙肯定是往絕不會爆發衝突的一面去想。現在誰還不知道晉



  
相關:  超神學院的宇宙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漢血  席捲天下  大明永樂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秦之帝國再起    千億富豪的婚後人生  我乃捉鬼大師  漫威魔法事件簿  我居然認得上古神文  我每周隨機一個新職業  
下面更火
搜"春秋大領主"
360搜"春秋大領主"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