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_頁3
,會將這討董一路見聞,寫入書中,供世人傳閱,到時候你就知道具體經過了。」
荀彧失魂落魄道:「尚書令不會騙我,可是袁家四世三公,名滿天下,世代都受天子皇恩,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因為漢室江山的威望已經被嚴重打擊,各路諸侯都有了別的心思。」
陳暮淡淡地道:「正如周天子分封天下,一開始天下諸侯還無比臣服,遵從周天子的詔令。可後來隨着周王室的實力越來越弱,諸侯們的實力越來越強,他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圖謀,暗行不軌。今日之天下,正如春秋之周王室。而漢室江山的威信被打擊,其實從黃巾之亂就有了苗頭。等到董卓的時候,連天子都肆意毒殺,太皇太后與皇太后都隨意踐踏,宮廷之內充滿了殺戮,皇室的威嚴降到了極點。於是天下諸侯們心生反意,真正一心向漢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看漢末歷史就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能命令幾個人?
真要有用,都不需要曹操南征北戰那麼多年了,直接一道天子詔令,四方臣服,海內平定。
哪用得着花了幾十年時間,最終也不過是個天下三分的局面?
所以實際上漢獻帝劉協給予曹操的真正作用,是樹立起了一杆大漢旗幟,幫他吸納了無數人才,讓曹操有一個東征西討的大義名分。
在曹操迎劉協之前,曹操手底下人才很少,文不過荀彧程昱戲志才等人,武不過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李典樂進等人。
迎了獻帝之後,各方人才都來了,如郭嘉、荀攸、王朗、華歆等人都是在這個時間來的許都。
而且除了人才以外,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世家來許都支持曹操。
那麼這些人也都是真心為漢?
想多了。
除了有個荀彧真的為漢而死,其他人哪個不是後來的曹魏重臣?
所以即便是這杆旗幟,也僅僅是當時的士人在曹操迎漢獻帝這件事情上,看到了曹操的潛力。
然後曹操再用漢獻帝的大義名分,來封賞他們而已。
大家各取所需,皆是為了自己利益。
後面的九品中正制以及晉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情況,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事實上,漢室江山四百年,根深蒂固,當時的人或許有一部分確實一心向漢。
包括後來曹操為了穩固自己的曹魏統治,就殺了大批親近漢獻帝的老臣,連荀彧這樣為他出生入死多年的人都被曹**死。
但這並不代表大部分人都在意漢室,隨着黃巾之亂與董卓亂政兩次打擊,已經嚴重動搖了大漢根基和威信。
比如曹操自己就沒把朝廷當回事,在兗州的時候,長安朝廷曾派了個新的兗州刺史金尚來取代他,他反手就把人家給弄死了。
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自己四處任命太守州牧,甚至「開府承制」還曾經想要擁護劉虞為帝,完全沒把朝廷放在眼裏。
就連孫堅孫策都比他們忠誠,至少人家孫堅一心想要打進洛陽營救天子,至少人家孫策天天自稱「匡濟漢室」。
所以要說這些諸侯眼裏有漢室,心裏懷揣着大漢江山,那確實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陳暮以史為鑑,很清楚現在的漢室江山,已經是一盤散沙。
簡單來說,就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聽到陳暮的話,荀彧的臉色就更加苦澀,他不傻,只是滿腦子忠漢思想蒙蔽了他的能力。
黃巾之亂,動搖的是大漢在民間的根基,讓普通百姓的忠漢之心淡了許多。
而董卓之亂,動搖的是大漢在士人心中的威信,讓士族開始思索起來,這樣一個遭到踐踏,毫無尊嚴的漢室朝廷,還值不值得他們效忠。
畢竟眼下的情況,跟前漢末年相差不多。都是一個權臣搞事,天下大亂,豪強並起,唯一不同的是,至少還有明面上的皇帝。
「尚書令......」
荀彧愁容滿面道:「那以你之見,未來之天下,將會如何。」
陳暮嘆息道:「這也是我來找你的原因,文若,你有王佐之才,漢室天下,需要你的一份力量,來我青州出仕吧。」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