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感謝紫蘇凌的盟主打賞,明日加更)_頁2
有些明白了,說道「丞相想說的是,今日的議題就是如何恢復統一,統一之後,又該如何讓大漢屹立不倒,千年不衰,是這個意思嗎?」
陳暮笑着拱手說道「臣是這個意思。」
「那丞相快說說。」
劉備很感興趣。
陳暮俯瞰着下方諸多未來的朝廷大員們,認真地說道「國家是由百姓、土地以及朝廷三樣東西組成,而六樣東西能讓國家長久。」
「一是脫貧致富,穩定人心。」
「二是維持朝廷的高效率運轉,隨時隨地要有新的政策變化。」
「三是保證生產力足夠,讓百姓安居樂業。」
「四是軍事力量,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保證國家不被外敵入侵而滅亡。」
「五是科學技術發展,便捷人們的生活。」
「六是教育事業,只有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普及開,才會湧現出源源不斷的人才,以此維持國家的運轉。」
這六樣東西總結在一起,就是經濟、政治、農業、軍事、科技以及教育。至於思想文化和體育建設,那是將來的事情,飯都還沒吃飽就別想着精神文明了。
徐庶和龐統等人當年在荊州就曾經聽陳暮說過這些,但當時說得比較籠統,沒有說這麼詳細,現在再次聽到這番言論,又有了新的感悟。
陳暮繼續道「能夠站在內閣當中,就說明將來諸位都是朝廷棟樑。而我今天之所以要跟大家議論國家,便是要告訴大家。我希望將來所有的朝議都不要脫離這六個範疇,如果每一代內閣的大臣們想的都是如何強國,那麼大漢何愁不長久,百姓何愁不安居呢?」
毛階沉聲道「可是現在國家還沒有統一,現在談治理,為時尚早了些吧。」
「不,是太晚了。」
陳暮說道「統一自然要統一,但治理也一定要存在。不然光只想着打仗,那就是窮兵黷武,只有一邊治理一邊打仗,才能讓國家不崩潰,讓戰爭儘早結束。以後這將是內閣會議的所有基調,在保持國家昌盛的前提下,再談其它。」
這就是要為將來內閣的存在而定下規矩,後世自從唐朝開啟群相制,再到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前期還好,到了中後期,那些一路走上來的大臣們往往都是依靠各種政治鬥爭或者獻媚於皇帝上的位。
比如明末時期的內閣大臣們十個有九個跟泥糊的沒什麼區別,既不能安邦定國,也不能為君分憂。要麼整日拉幫結派搞內鬥,要麼給朝廷拖後腿,弄得整個朝堂烏煙瘴氣。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制度過於籠統,沒有做好細節規劃。上位之後,也不知道幹些什麼,面對國家大事,兩手一攤,一抹黑。
所以陳暮要做的就是明確內閣的任務和目標,把他們要做的事情限制在條條框框當中,讓他們有事做,不至於在靠政治鬥爭以及討好皇帝上位之後,每天除了用權力欺壓別人以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董昭說道「既然如此,那軍事是否也在內閣的議論之內?」
「自然!」
陳暮說道「我將強國六事限制在內閣,將來內閣只能討論此六事,軍事自然也在其中,我大漢武德昌盛,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今日大漢卻如此破滅,我心憂之,因而我欲恢復二十軍功爵制,早日將大漢恢復一統!」
二十軍功爵制?
諸多內閣大臣們互相對視,恐怕這就是今日議題的核心吧。
後世上過高中歷史的都知道,秦國能夠戰勝山東六國江山一統,二十級軍功爵制可謂功不可沒。
它讓底層士兵有了上升通道,從而作戰十分勇猛,造就了大秦帝國充沛的武德。
實際上漢承秦制,所以西漢的時候二十級軍功爵制度依舊存在。
結果就是西漢同樣繼承了秦國的武德,威震天下。
《蘇武傳》裏記載,「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
單看這句話的意思,好像是大漢受了欺負之後被迫自衛,這才進攻周邊國家。
然而實際情況是,大漢派去大宛的使者,逼迫大宛國王毋寡給漢武帝獻上汗血寶馬,大宛國王說汗血馬是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