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七十三章 呂布_頁2
質疑太皇太后的旨意?」
「除非你將先帝遺詔取出來,不然我一概不認!」
丁原冷哼一聲。
他是何進提拔上來的官員,屬於何進的門生故吏。
現在何進雖然死了,但何太后與當今天子畢竟是何進的親人,他自然要選擇維護。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董卓拔劍而起。
便在此時,門外走進來一人,此人身高九尺,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護在丁原身前,向董卓怒目而視。
同時門外又走來兩人,一人身高九尺,棗紅臉,持青龍偃月刀,另一人身高八尺,豹頭環眼,持丈八蛇矛,護在劉備身前,瞪大了眼睛望向董卓。
這三人,正是呂布關羽張飛!
被他們三盯着,董卓只覺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簌簌地往下落,排山倒海的壓力撲面而來,腿肚子都仿佛在打戰。
眼看雙方僵持,李儒忙打圓場道:「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
「其實先帝遺詔,卻有其事,帝崩於西園,臨終前令十常侍輔佐董侯登基為帝,這些言語被蘭台令史與宮中女史記錄在案,尚書台皆有備份。」
就在此時,陳暮忽然出聲說道:「只是大將軍權威太重,十常侍不敢尊先帝遺詔,驃騎大將軍之言,倒也不算謬論。然而這畢竟只是先帝口述,非蓋璽詔書,算不得數。所以廢帝之舉,即便是太皇太后,在當今天子無過錯之下,亦不能行之。」
陳暮這句話,看似是在給董卓言廢帝的說法找合法性。實際上卻恰恰證明這件事情的非法性,因為漢康帝在臨終之前,雖然的確有這樣的交代,但一來沒有蓋傳國玉璽的詔書,二來只是口述和記錄,根本不算詔令。
東漢的詔書,就是後來的所謂聖旨。是有嚴格規定的,執筆寫的人可以不是皇帝,但必須加蓋皇帝的玉璽,也就是那一枚「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
沒有蓋璽,詔書跟廢紙沒有什麼區別。
但即便如此,董卓也像是找到了遺詔合法來源,當即大喜道:「諸位都聽見了,尚書令已經證實,立陳留王確實是先帝遺詔,非太皇太后與某杜撰矯詔,諸位難道不覺得吾言合公道否?」
「聽見了,先帝雖有遺命。卻無詔書,又無詔令,只是一份記錄的起居注而已,算得了什麼遺詔?根本沒有詔書政令,老賊,你若敢再言廢帝,吾必殺汝!」
丁原撂下狠話,轉身離去。
劉備也站起來,搖搖頭道:「這份先帝遺詔只是口述,並沒有加璽蓋印,既然算不得數,當然不能說是詔令,驃騎大將軍之言,非公道也。」
盧植也道:「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卻也是名正言順於先帝靈前繼位,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驃騎大將軍談先帝遺詔,並不合法,便證明今上之位來源正統,妄談廢立,與篡逆何異?」
說罷二人也離開。
關羽張飛跟在劉備身後,陳暮拱手一禮,同樣跟着他們離去。
司徒丁宮想起了自己得罪過董太后,如今正是巴結董太后的立即,立即站起來道:「驃騎將軍之言,我覺得十分公道。畢竟不管是先帝還是太皇太后,都是曾想立陳留王為帝,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毋庸置疑。只是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應當另日再議。」
這也算是給今日飲宴定下了個基調,同時暗暗向董卓表忠心,示意自己是支持他的。
董卓總算是聽到了一個他想聽到的聲音,點點頭道:「司徒之言,甚合我意。那就過幾日再議,諸公散了吧。」
百官散去,驃騎將軍府的庭間川流不息,官員們陸陸續續離開。
「明公,看來阻力還不小。」
閻忠陪着董卓一同往後院去,路上說道:「不過尚書令也說了,先帝遺詔卻有其事,我們可以拿這個做文章。」
李儒說道:「以我之見,應當快刀斬亂麻,直接於宮廷當中廢掉今上,將何氏鴆殺,則大事已定。」
董卓快步來到後園,爬上了園中高台,眺望遠處離開的百官,忽見一人躍馬持戟,於園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