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_頁2
現在聽說鄭玄開學宮廣邀天下學子來齊國讀書,又聽說除了泰山學宮以外,還有泰山書院,由青州名士管寧教導,招12歲以下學生。
於是早就對鄭玄慕名的崔琰就帶着堂弟崔林,從清河郡出發,欣然來到了齊國。
清河郡就在平原國旁邊,離齊國不遠,只有200多公里距離。
除了崔琰兄弟以外,還有諸葛亮兄弟,陸遜叔侄,陳群兄弟,以及青州徐州兗州冀州四地一些名門弟子。
古代交通不便,即便是大儒講學,除非剛好有士人遊學在此地,否則很難會得到消息特意過來。
因此來的也都是青州旁邊三州的人,而且都是離得不遠,也就一二百公里範圍內。
能來這麼多人當然不是看在陳暮的面子上。
人們沖的是鄭玄的聲望。
鄭玄海內聞名,昭然天下,可謂當時第一大儒。
就連魯國的孔家都派遣子孫過來,可知鄭玄的名氣有多響亮。
因為在宣稱當中,從泰山書院受業之後,就立即可以進入泰山學宮讀書,這對於那些需要對子女教育的官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好消息。
諸葛亮兄弟由他們的父親泰山郡丞諸葛珪送來,諸葛亮今年六歲,他的兄長諸葛瑾十三歲。
陳暮看到一位面容俊朗的中年男子,拉着一個粉雕玉琢,面如冠玉的孩子,身後還跟着一位面目嚴肅,外表老成的少年向他緩緩走來。
「陳刺史,吾是泰山郡丞諸葛珪。」
諸葛珪向他敬禮。
陳暮好奇地看了眼那個孩子,回禮道:「原來是諸葛郡丞。」
郡丞是六百石,跟刺史的官職大小一樣,是一個郡的二把手,談不上高官,但也不算低,屬於中等官員。
「這是我的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
諸葛珪一一介紹,向陳暮拜謝道:「還得多謝刺史,向鄭公引薦,不然我子何德何能,可以入泰山學宮。」
諸葛瑾已經十三歲了,泰山書院不收。
而泰山學宮的入學門檻可不低,畢竟如今青州還算穩定,鄭玄的名望在外,他開學宮收徒,附近幾州的達官貴人爭先恐後要把族中子弟送來。
在這些達官貴人當中,諸葛珪的官位甚至都排不上號,按道理來說,肯定沒法托關係把諸葛瑾送去泰山學宮。
但由於陳暮推薦,讓諸葛瑾順利入學,所以諸葛珪對他很感激。
陳暮笑道:「令郎天資聰穎,聰明好學,若沒有名師教授,委實可惜了些。我也是愛惜他們的才學,不忍滄海遺珠,請進吧。」
「謝刺史。」
諸葛珪當然不知道陳暮說的是實話,還以為說的是場面客套話,一邊心懷感激,一邊送諸葛亮進去,他待會還得送諸葛瑾進泰山學宮。
拜別了諸葛珪父子三人,那邊陸遜叔侄也過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陸遜還不叫陸遜,叫陸議。由於從小跟着自己的從祖陸康長大,所以陸議人就在樂安,他是和自己的叔叔陸儁一起入學,一個進泰山書院,一個去泰山學宮。
陸儁今年二十歲,是陸康的長子,見到比自己還小一歲的陳暮已經是刺史,心中雖然羨慕,但保持着良好的家教,行禮道:「陳刺史,家父樂安太守。」
「原來是陸太守的子侄。」
陳暮點點頭:「陸太守上月幫助我清剿了黃巾賊司馬俱,功勞不菲,我將上奏朝廷為他表功。」
「多謝刺史。」
陸儁帶着懵懂無知,才只有四歲的陸議在書院雜役的帶領下,進了竹林。
接下來就是陳群兄弟。
這可是個大陣仗,陳氏兄弟的父輩有四人,老大陳紀,老二陳政,老三陳洽,老四陳諶。
四人都有兒子,分別為10歲的陳群、9歲的陳懋、7歲的陳紹以及6歲的陳忠。
除了陳群以外,另外三個在歷史裏沒有名氣,可能沒有出仕。
但他們現在也確實跟着陳群一起來讀書。
原因在於陳家父輩之中,老二陳政和老四陳諶早夭,所以他們的兒子都由老大陳紀撫養。
聽到泰山書院招生的消息,陳紀的弟弟陳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