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六六章 試錯_頁2
更新:09-17 02:17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人口雖然減少了,但是納的貢賦沒少,而且因為百姓的人均土地多了,有了余錢消費,商業活動也發展起來了。
只不過他的封地在廣島東邊,靠海,那是享保大饑荒最嚴重的的地區之一,一切改革成果隨着一場饑荒灰飛煙滅,爆發了嚴重的一揆。
雖然他的思路是有問題的,但在工業革命沒爆發、日本無處可以移民的情況下,也算是有些獨到的見解。
在開埠這件事上,阿部正福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也感覺未必都是壞事,但是否真的如他所想的那般發展,還是應該謹慎一些。
至少,大順這邊開埠已經會帶來極大影響了,這種影響已經足夠大,應該先看看再說。
此時他還不知道德川吉宗想要挑唆中荷關係的想法。
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已經對自己藩內財政情況的考察,得出了一個不算悲觀的結論。
在長子繼承制的影響下,以及日本人口增多、土地卻不增長的現實下,這幾年日本的農民已經儘可能不生孩子了。
這就導致一般都是長子繼承了不動產,比如土地。而以家庭為基礎的手工業,作為次子們圍繞在長兄身邊的謀生手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這一點也是和大順有些區別的,大順是貴族、爵位的嫡長子繼承制。但在民間,實際上算是均分繼承制的,維繫的是宗族卻不是家族。祖輩的土地一分再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根據阿部正福在藩內的改革經驗,發現土地不拆碎的情況下,弟弟們圍繞兄長生活,就需要在家裏從事一些手工業,以貼補家用。
據此,他像德川吉宗提出了自己認為「開埠未必全是壞事」的看法。
「將軍大人,之前唐人只能在長崎貿易,來船有限。為了求利,只想着裝銅料,剩餘的才會選擇俵物。」
「如今開埠之後,他們來船日多,銅料和俵物怕是裝不滿。空着也是空着,只要稍微能盈利,他們就會裝載回去。」
「如今百姓不願生子,實則難以求活。若開埠後,商貿往來,不能繼承家產的孩子,就可以從事商貿、運輸等,亦是活路。」
「又或者各家務農之餘,多做手工,或也能夠賣到大順去。」
「我聞唐國之政,與本國多有不同。譬如紡織,唐人多是自給自足,採摘棉花、紡紗、織布等,皆家中女人自作。」
「而太閤檢地之前,本國多有莊園。莊園之內,各有分工。檢地之後,這種分工仍舊保留。譬如棉花,有的家庭專門紡紗、有的家庭專門織布,傳承為業。」
「本國商賈可以四處往來,西回、東回海運開闢之後,沿海各地百姓,種田之外,也都家中做工售賣以貼補家用。」
「開埠之後,定會更加興盛。若能發展工商,一則可以徵收稅利;二則除本國所不產之物外,或可自給、或可反銷回唐國。」
「以長子承擔貢賦,保持貢賦不變,以石高來算,武家法度的根基是土地保證不分散的固定人口;在土地石高之外,以次子協作經營,振興工商而取利。」
成與不成,現在誰也說不準。
開埠之後,除了可以預料的金銀外流,剩下的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眾人都各執一詞。
德川吉宗自己也搞不明白,他器重的兒子也搞不明白,所以那日在問及講來改革之事的時候,德川宗武顧左右而言他,只是提了斂財的手段,卻沒提那些根本性的東西。
阿部正福這麼想到底對還是不對,德川吉宗自己心裏也沒底。
但比起那些只能空談好壞、卻說不清楚到底為什麼好、為什麼壞的,阿部正福最起碼還能說出個子午卯酉來。
有些話,阿部正福也沒說的太明白,德川吉宗倒是聽出了阿部正福的潛台詞。
「本國所不產之物外,或可自給、或可反銷回唐國」,言外之意,便是本國所不產之物內的東西,該怎麼辦?
比如生絲、綢布這些東西,日本無論如何是爭不過大順的,不論是質量還是價格。
這些東西老百姓用嗎?
還不是武士、商人們可以享用?
真想要金銀不外流,就該繼續嚴格執行《節儉令》。
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