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二零三章 朝廷的厚望_頁2
更新:09-17 02:17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是要按照法度追究的。」
「但這個虛化的人,和那些投錢的、實在的人,不能是一回事。」
「裏面的股東犯了事,不能牽扯到公司。尤其是在勛貴帶頭入股的情況下,這件事不說清楚,勛貴帶頭反而就成了壞事了。」
有些話不必說的太直白。在這個有株連九族的時代里,勛貴站得高,一旦跌倒跌的也狠。
大順只是因為一些特殊的開國因素,開國之後並未大規模屠戮功臣。但之後,勛貴跌倒的也有不少。
到時候萬一牽扯太多,犯事的勛貴又是公司股東,只怕朝廷直接把公司沒收了。
這是劉鈺一直想說的事,之前在松江那邊屬於皇帝特許,劉鈺用個人信譽作保,而且那裏的商業氛圍也更濃一些。
加之貿易公司只是涉及到外貿,蝦夷開發卻涉及到大順朝的命根子的東西:土地。
既然皇帝想讓勛貴帶頭,或者想把勛貴的錢往邊疆扔,那麼這就是一個趁機說清楚的機會,最好是出台法度。
即便哪怕君言即法,法度就是放屁,皇帝隨時可以違背。但有也比沒有要強。
伴隨着日本戰敗、即將下南洋,以及對瑞典貿易的談判,大順即將迎來一波工商業的飛速發展期。
地基打不牢,就不可能持續發展,商人和富戶對於「合股買賣」依舊有所疑慮。
這事對朝廷來說,應該也算不得太大的事。
齊國公一聽就明白了關鍵處,笑道:「此事當該如此。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解決了,蝦夷就大有賺頭,是嗎?」
劉鈺點頭之餘,又道:「且放心,就算那些魚蝦海貨俵物,也賺回來了。倭人會捕魚,難道咱們這邊就不會?製作俵物之類,學就是了。我看,只要朝廷那邊能立下在商業上不株連的規矩,既不會缺了投錢的人,也不會少了將來的利。」
這句話算是一顆定心丸,兩個老頭兒都安了心。
都是自己的骨肉,有本事的自己去掙爵位,運氣好的出生就註定襲爵。可那些沒有掙爵位本事、又不能襲爵的,終究是自己的骨肉。京城的諸多勛貴是琢磨着多留一條路的,也算是開枝散葉。
前朝的勛貴到了後期,主要心思都用在這弄點地、那屯點田上了。大順這邊也差毬不多,但皇帝現在要整治,總也不好頂風作案,加之這幾年投資貿易、或者玻璃等公司的產業,回報率也還算可以。
雖比不上高利貸,但勝在穩定。即便他們不懂商業的運行機制,卻也知道伴隨着對外交流的增多,貿易上來錢未必就趕不上囤地。
兩家商量了一下,決定各自出個兩萬兩。日後大部分都要分給不能襲爵的子女,雖說詩書傳家遠,但劉、田兩家因着劉鈺的關係,看到了另一種傳家遠的可能。
…………
十餘日後。
京城東江米巷附近的那座天主教堂附近,聞訊趕來參與這一次蝦夷開發的豪商、富戶的馬車,已經堵住了路。
朝廷打贏了日本,並不可喜,相反很多人覺得要是贏不了才要震驚,贏個扶桑那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嗎?
一朝稱臣的熱度幾天也就散了,最多也就是士林中的激進年輕人們,又寫了一些漢唐風味的詩篇。
但開發蝦夷的熱度,卻是一天天的熱了起來。
大順禁教之後,鑑於宮廷里還有不少幹活任職的傳教士,京城的教堂也沒有全都封閉。天主教堂留了一座,是當初利瑪竇建的那座宣武門教堂。
東江米巷這一個,是當初跟隨張獻忠的意大利傳教士利類思建的,就被封禁了。
如今已經成為了京城的一個票據交易所,這些年松江的貿易發展起來了、蘇州等地的漕米也走海運,對於京城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方面錢除了買地或者埋在地里,還有了別的去處。
二則漕米走海運可以攜帶十分之一的免稅貨物,嚴重打壓了運河漕米系統的貿易。海運成本又低,速度又快,松江那邊的資本又雄厚,加之股份制抱團,數年時間已經基本打趴了運河往京城送的南貨。
期貨的雛形早就出現了,現在伴隨着海運南貨的發展,京城也有了類似的活動。官方默許,商業活動一多,朝廷索性在禁教之後廢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