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五五零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_頁2
更新:09-17 02:19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倒灌進湖,湖底淤泥增加,湖就越發的高。」
「水流不暢,上游便容易出災情。」
「而至下游洪澤湖……恕臣直言。自前朝選擇漕運的那一天,選擇了蓄淮刷黃來防止淤積的那一天開始,兩淮的大災就已經懸在了頭頂。只是,到底哪一天這災厄會落下,那誰也說不準。」
「泥沙淤積,便要加築高家堰;加築高家堰,水位上漲;水位上漲,也漲不過黃河發水,倒灌,泥沙又淤積;然後便又要加築高家堰……循環往復,總有一天,會無計可施。」
「或高出地面三五丈,可以控制;但這麼繼續下去,十丈、二十丈、三十丈的那一天,總會到來。」
「不說將來,就說洪澤湖一旦潰堤,現在整個蘇南又有幾人能活?」
「我大順朝千秋萬代,不可學前明事,只覺二三百年潰堤不了,便不用擔心。陛下聰慧聖明,我朝千秋萬代,當以百年計、千年計。」
李淦心下暗笑,心道便是興國公智計百出,上一次談到世間事,都生出宇宙之悲,無計可施,再無心氣。哪有什麼千秋萬代?
若真為千秋萬代,我修它何來?
若有炎漢之四百年國運,我願足以。安敢想大周八百載之命數?
若能國運湮時,尚念本朝太祖均田義兵、太宗保天下驅韃虜、朕治淮河復南洋西域將來郡安南縣朝鮮之功,有若「金刀之讖」故事,縱武侯火熄、伯約功簣,亦可傳誦千古。
但現在已經如那西洋故事裏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了,誰知道哪天就要出大事?平日裏還好,還可救治,可真要趕上朕征安南、緬甸、郡縣朝鮮的時候出這事,如何使得?
且若我今日治了淮河,便是改朝換代,亦要祭祀於我。如殷代虞夏,豈不祭大禹?如漢代之西秦,安不祀李冰?
念及此,李淦便道:「如你所言,這淮河當如何治?聽你這般說,倒似應把這洪澤湖毀了?」
水利官員忙道:「臣不敢生此想法。但若陛下日後走海運,不走運河,那麼便不需要考慮蓄淮沖黃了,這洪澤湖便與運河無關,只與淮河有關了。」
「臣等勘察數年,所有想法,皆付於圖冊。」
「臣等,斗膽請大治淮河。」
「使淮河水,五分入海、五分入江。」
「自洪澤湖向東,修一河道,引洪澤湖水東入大海。黃河既已奪占淮河入海之道,便不走舊道,也走不了,除非不斷加高洪澤湖。」
「既如此,可再修一條水道。一來泄水,二來亦可灌溉百萬農田,使旱地變為水澆田,蘇北再成糧米倉。」
「此五分入海之策。」
「所謂五分入江,便取前人故智,自盱眙,挖掘一條河道,取直,通高郵湖。使得淮河水不需全部進入洪澤湖,便可入江。加以閘門,實時調節。」
「此古河道,古來有之。唐、宋時候,皆有挖掘,奈何挖掘一半便逢大亂,未能完成;前朝嘉靖二十九年,為保護祖陵,亦準備挖掘,但也是挖到一半,便即放棄。」
「本朝人力、財富,皆非前朝可比。此事若陛下真要一勞永逸,亦可做得!」
「如此一來,假以時日,洪澤湖便可逐漸消亡。淮河水不入,其焉能長久?」
「待洪澤湖水位下降,淮河上游水流不再阻滯,上游洪災大減。」
「若遇暴雨,黃河暴漲,亦可憑黃河倒灌洪澤湖,用以蓄洪,分擔河堤危險。」
只這麼一說,群臣立刻發出一陣嗡嗡聲,這得是多大的工程?
李淦內心也是有些說不出的滋味,心道:不是很吉利啊。
挖運河、征四方、建新學、增新部,換個類似的,便是通運河、征高句麗、開科舉、改官制……驢毬的,這有點眼熟啊。
趕忙把腦子裏這些無端聯想搖晃乾淨,問道:「這麼幹,得多少錢?」
那官員沉默片刻,緩緩道:「若以募役之法,僱人幹活,而不是如暴秦暴隋徵發勞役,以每人一個月二兩銀子為算,第一年需要趕在冬季枯水時候猛干出雛形,日後修補。」
「是以,按每個人每天所擔土方來算,第一年需銀1000萬兩。日後每年也需300萬兩,非得四年或可大成。再日後時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