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五五一章 短暫當人(上)_頁2
更新:09-17 02:19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缺錢,你來辦;方案,你不懂。
剛才的一時衝動,純粹是潛意識裏的情懷發作,這時候反應過來了,立刻推諉。
皇帝也是微微一怔後,隨即笑了笑。
心道這倒也是,興國公雖有手段,既能練兵亦可工商,朕竟覺得他什麼事都可分憂了,治水的事,他如何懂?
便叫近侍又把圖冊拿回,目視一圈大臣,本想問問管河道的總督,卻還是沒遞過去。
提出這個意見的水利官員,皇帝自是熟悉,也知他根底,對他的能力還是信任的。
此人姓廖,名寒輝,不是科舉出身,荊襄良家子,武德宮出身。是大順皇朝的「自己人」。
大順當年整合了各部勢力,內部是有各種山頭的。雖然都是「自己人」,但內部有時候也得問問祖上當年是混哪裏的,哪個山頭的。整合之後,後來的良家子若不認得,互相攀談,只問祖上當年哪個山頭的,或祖上陝北延安的、或者祖上瑞金農會的、豫魯蘇北榆園系的、鄂豫皖礦工黃麻農奴系的等等。
以及,尷尬的、放棄鄂豫皖進川,曾另立旗幟的張某的大西系……
這廖寒輝的祖上,是「集賢會」山頭的人。
永昌二年,他們在江西起義,以瑞金、寧都、石城等地為根據地,組建農會,創建集賢會,組織武裝暴動,建立田兵,綱領是:減租減息、永佃不易。
歷史上,他們被滿清和漢族地主合力絞殺,但餘部一直抗爭了幾十年。
如今,荊襄之戰後,他們與陝北大順軍配合攻下吉安府,會師井岡山。
雖不是嫡系的延安府的人,但瑞金系的在大順內部也算是帶資入股的,還是大順打完荊襄之戰最虛弱的時候。
再者其憑藉對瑞金、寧化等地的控制,對福建地區以及方言人情的熟悉,讓當時被滿清的漢奸炮兵打的難受的大順打通了「國際通道」。
得到了大順急需的西洋火器和大炮,意義非凡。
本來集賢會就完全控制了贛南、閩西的廣大農村,使得命令不出縣城,群眾基礎極好。
大順這邊的百戰精兵一到,輕而易舉將贛南閩西的幾個縣城拔掉,使鄂湘贛閩根據地連成一片,為南下東進尋找出海口、打通國際通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且在九宮山後,大順棄用均田免糧口號,集賢會的減租減息、永佃不易的口號也算是路線正確的。
沒那麼激進,整合起來比較順手。
雖然不及滿清南明對地主的保護,但減租減息,也沒有徹底均田那麼激烈,彼此妥協,也算能夠接受。
瑞金集賢會一系的人,日後也編入大順的正規軍,轉戰南北,從炎熱的廣東打到白雪皚皚的赫圖阿拉,出了不少炮兵。
到廖寒輝出生的時候,減租減息的事也就過去了六七十年。
他家祖上本就是在打通國際通道後選為炮兵的,數學底子不錯,是以考入了武德宮。
之後又從羅剎人和法國人學要塞工程學,主持參與過大沽口要塞群的設計建造,也以要塞防禦為目的,治理過海河河口。
再之後,在當年江蘇節度使上書試行海運後,就被皇帝派來了黃淮考察。
能力在大沽口要塞群和海河河口清理等事上,已經展現出來了。
皇帝當初也是怕他進了河道系統後,沾染上河道系統的壞毛病,故而一直沒有重用,掛了一個郎官的名,這些年一直在黃淮。
皇帝很清楚,河道、漕運就是個污泥坑,出個不染的白蓮花着實是難。
砍頭抄家一年至少三四個,但依舊擋不住,真正準備將來治水的人就不能提早往那裏面扔。
廖寒輝也不是靖海宮出身,和劉鈺也沒啥交集。
但與之前的江蘇節度使攀祖上交情的話,都是當年鄂湘贛系的,這些年倒也不至於清貧艱苦,自有幫襯。
現在開口就是三千萬兩,這顯然也不是信口胡謅。畢竟主持過要塞群修建,對於耗費和人工效率心裏有數。
而這麼大的數額,既是敢說出來,肯定也不是指望在田賦丁銀或者鹽稅上。
五年平淮,也不能說全國加個「淮餉」,不吉利不說,皇帝太明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