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三零零章 臨別告誡(五)_頁2
更新:09-17 02:23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少在這個體系之內,誰才是真正的統治階級、國家機器是為誰服務的、以及資產階級認為自己還無力統治轉而將統治權暫時交到舊貴族中萌生出的新一代,由他們暫時代理統治。
從這個角度看的意義是什麼?
顯然,意義非常大。
李欗若是能明白這一點,能理解階級間的利益分析,那他才能知道自己該怎麼搞事、搞事要依靠誰的力量、搞成之後怎麼回報、以及之後的政策該為誰制定。
土地,本來就是這個大航海時代的尾巴期擴張的最大成果。也是最容易變現的。
李欗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只要交通工具變革了,那麼原本一文不值的很多土地,就可以迅速升值。比如北美的土地、澳洲的土地,當然也包括說松花江黑龍江畔的土地。
劉玉的意思也說的很明白了。
你可以打着幫助小農解困、增加人均土地面積、移民以解人地矛盾的幌子。哪怕說你打着諸如什麼《論貧困的消滅》裏面那樣的幌子,也無所謂。
關鍵是,你得清楚。
幌子是幌子。
屍骨是屍骨。
李自成是李自成。
你是你。
你可以打這樣的幌子,但你得明白,幌子之下,你是要為資產階級更好的獲取利潤而服務的。
老馬說:【欺詐讓渡國有地、盜掠共有地等等,將其轉化為近代私有財產,都是原始積累的方法。這些方法,給資本主義農業以活動的領域,使得土地併合於資本……】
這種模式,在英國表現為圈地運動,在北美則表現為大塊土地售賣制和土地贈送制。
區別就是,圈地是因為地上有人;而北美模式則是因為……把原本上面的人,殺光了。
在這裏,大順採取的方式,類似後者,而儘量避免在核心區搞兼併。
更準確點說,就是劉玉在告戒李欗,不要在那些無人的邊疆地區,仍舊試圖用「青春版的土地思路」去解決問題。
既然說,承認私有制、認可土地買賣,那么小塊土地所有制最終還是會玩成兼併,亦即尹里奇說的「美利堅模式」——國有土地、宅地法、小農、貧富分化、兼併、最終資本主義性質農業的農場。
那大順松遼分水嶺以北的情況,那就乾脆別脫褲子放屁走完這個過程。直接搞大塊土地所有制。包括以欺詐讓渡國有土地、低價售賣國有土地、贈與土地、優先購買等等任何可以的方式。
以史為鑑。
早期北美這麼搞,確實出現了土地投機風。那純粹是因為漢密爾頓脫離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運輸水平,多邁了一步,扯着蛋了。等着鐵路等修好之後,使得土地經營有利可圖,最終還是完成了兼併和大塊農場。
而大順這邊恰恰不同。
一旦鐵路修好,松遼以北的黃豆若能運出來,那麼這裏就完全可以套用南方州的種植園模式,依靠市場、經營土地。
確實如劉玉所言。
大順有些地方的基建,資本是願意出錢的。因為資本是「單對單」的。
比如說,武夷山到閩江的運河,資本出錢修運河,資本收的是運河的通行稅,這是有利可圖的,而且長久看都是有利可圖的——只要對外茶葉出口依舊把持在大順手裏、只要歐洲人沒有偷走茶苗,無論將來大順的政策怎麼變,是繼續松蘇出口、還是廣東通商、亦或者直接福州通商,那麼從武夷山到閩江的運河都是有利可圖的。
包括說,修建的從膠州到濟南府的鐵路,也是如此。
這即是「單對單」,資本只看自己投資的單個事物的效益,而不可能去統籌全局。
而如從京城、亦或者旅順,修過沉陽、過六百里松遼分水嶺直到松花江、黑龍江的鐵路。
只看鐵路,短期內效益和回報,基本是看不見的。
所以。
要麼,朝廷出資來修,從全局的視角來看問題。這裏包括傳統的全局視角:實邊、遷民、解決華北的人地矛盾。
要麼,就得出台相應的政策,使得鐵路本身被抽象掉,而把利潤放在別的地方,從而讓資本願意出這個錢。
這裏面的區別,對於統治者而言,那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