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六九九章 少不入川_頁2
更新:09-17 02:20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他們現在還真就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
先領着他們去科學院轉了一圈,既是為了推廣技術,也是為了恐嚇。
如果他們不接受,那麼似乎朝廷轉身就會去扶植一個願意答應這個條件的王二麻子、趙三狗子,而且扶植起來非常容易。
不缺資本,也不缺技術。
至於道理,陝西商人也不得不承認,劉鈺說的這個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他也明白劉鈺說的意思。
他們能夠在四川站住腳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亦無他、唯手熟爾,而川商對販鹽一事尚不手熟。」
之所以他們能夠手熟,因為他們之前在兩淮販鹽。
他們是兩淮鹽業的競爭失敗者。
就像陝西商人之前自己和劉鈺說的那樣,一些西洋詐術騙術,都是先在東南流行。等着東南的人不好騙了後,拿到北方和西北西南,也就很容易騙到很多人。
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台先得月。
而陝西商人在兩淮商戰中一敗塗地,但在販鹽上,打不過徽商,那還打不過川商嗎?
作為此時全天下第二精通販鹽的商人團伙,打不過第一很正常,排後面的打起來還是頗為容易的。
而劉鈺的意思,是說讓他們的繼承人,家族嫡子們,出去看看,不要這輩子就只會賣鹽了。
再往內里說,如果說只會賣鹽,這麼說也不對。
而是說,如果沒見識過別的、不開眼看別的產業,鹽業是有盡頭的。
到了盡頭之後,賺的錢用來幹啥?
吃?喝?玩?樂?
這些,花幾個錢呢?
能壟斷食鹽業的,就可勁兒花,能花多少?
賺的大量利潤,在不懂其餘行業的情況下,必然會流向三個方向。
買地。
放貸。
科舉既包括苦讀,也包括捐錢給朝廷換功名,大鹽商要買的話,一般十萬兩銀子起步。
這種捐是要看準時機的,比如鬧災了,這時候咔嚓一下捐出十萬石糧食,朝廷不給個統治階級入門券能行嗎?
廣義上說,買地、放貸,也屬於工商業。
總不能把金融、地產,扔到工商業之外吧?
買地又不是自己種,標準的金融屬性,怎麼能不算商業活動呢?
但,這不是劉鈺想要的工商業,也不是朝廷想要的工商業的。
故而在大順這個特殊的國情之下,買地和放貸,是被排除到工商業這個概念之外的。
是以,劉鈺的意思是說,如果只會「鹽業」這一個工商業相關的東西,那麼日後就肯定只能圍着鹽打轉兒。最終鹽飽和之後,就會投向非工商業概念的買地、放貸上。
包括大順朝廷在內,對這種情況都是不想看到的。
對大順朝廷、對皇權來說,買地帶來的兼併,是王朝的毒藥,歷朝都會有一些抑兼併的意識。
雖然土地制度不變都是做無用功,但不代表皇帝沒有這個意識。
看上去,劉鈺也是在做無用功。
就像是劉鈺在勸這些人,說多去外面看看,外面有的是女人,不要老盯着身邊的這幾個。
但現實是,走出去看看,外面女人確實多。
結果回頭一看,還是身邊那幾個是最美的,那出去看看有什麼意義呢?
就現在大順而論,用物化女性的方式做類比,工商業里比「買地收租、放高利貸」更「美」的「女人」,有幾個呢?
如果沒有,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最美」的那幾個殺掉。殺掉之後,之前排不上號的,就足夠吸引人了。
劉鈺稱之為白雪公主的後媽理論:如果我怎麼打扮都不能最漂亮,那麼就用暴力手段殺死最漂亮的,最是有效。
歷史給出了這種殺法,而來到大順所見的現實,也治好了劉鈺最後的一點美好的幼稚幻想:好像除了那種殺法之外,還真沒有別的辦法。成功只能動土地、而動土地只有那麼辦才能成功。
歐洲資產階級的土地訴求,是從貴族手裏要地,為的是資本為王,自由買地;大順這邊的土地改革,是不讓累積的資本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