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六九三章 量身定製_頁2
更新:09-17 02:20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展。
而伴隨着四川井鹽的發展,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
比如,原本打的鹽井,只有一兩寸寬。
這樣的鹽井,靠一兩頭牛就能拉動提鹵。
一次提個二三百斤,借着滑輪,牛拉個二三百斤,那還不跟玩似的?
技術的發展,有時候恰恰是被逼出來的。
而劉鈺故意搔這些陝西商人的幾個點,也恰恰正是被逼出來的技術問題。
這些投資商,是陝西人,不是四川人。
四川本地的士紳,是地主。
他們是投資商。
資本和地主,地租和工業資本是天然對立的。這正是《國富論》真正的時代精髓。
大順不是土地國有制,而是標準到極致的土地私有制。
這些陝西商人來到四川開鹽井,是要繳地主地租的。
承包的合同有多種,但有一種,就是租期百年,按月交租,再給一筆不退的押金錢。
另一種,是地租入股進行分紅。
前者,也就是地租固定的情況,是之前的主流。
地租固定,問怎麼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也不需要開動腦筋,顯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原來一寸、二寸的井口標準,提升到三寸、四寸、五寸。谷
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真正的好井,需要打六七百米深。這麼深的井,後世既是當然可以控制一寸左右的井口,而現在的技術,就不得不擴大井口的直徑。
六七百米深的井,利潤才高,含鹽量大,而且往往配合出天然氣,可以省一大筆煮鹽的錢。
地租倒逼資本提高單位土地生產效率、技術本身的進步之下,都使得原本一二寸的井口,提到了四五寸。
而直徑和體積的關係,不是等比關係,而是平方關係。
是以,原本二三百斤的提鹵桶,也就擴大到了七八百斤、甚至小千斤。
牛拉個二三百斤,肯定是輕而易舉的。
但牛拉個七八百斤呢?
這年月又沒有軸承,滑輪組再配上摩擦力,其實至少也得一二千斤的力氣,才能持續把鹵桶提上來。
牛是血肉之軀,脆弱無比,遠不及鋼鐵。
牛幹活它也累。
原本的小轆轤,升級成了需要五六頭大牛拉的大轆轤。
原本一頭牛能幹一上午的工作,現在需要養二十頭牛,搞三班倒。
牛又不是人,沒有主觀能動性,還得為這二十頭牛,再配三班工人。
除此之外,還有準備養牛的、運草的、清理牛糞的、獸醫等等等等。
此所謂【必用牯牛五、六頭,率三汲而一易】
正如歷史上的英國工業革命,是先出現的水力紡織機,然後蒸汽機才有了用武之地一樣。
此時的大順,如果說沒有劉鈺的穿針引線當紅娘,最先主動採取蒸汽機的,必定是北方造船廠的水力鋸木機、以及川南井鹽的汲鹵設備。
而劉鈺剛才介紹蒸汽機的那段看似無意隨口的話,恰恰戳中了這些人內心的需求。
「以煤為草、以水為料」。
不是每個井都配有天然氣灶台的。
而且天然氣的採用,也是在明末才開始興起。
但之前自貢就是產鹽區,用什麼?
自然是用附近榮縣的煤礦。
宋朝時候那地方就已經開始開煤礦了,而且大量地用於供應自貢地區煮鹽用,煤炭產業是鹽井發展的基礎。
自貢又不是在西域,自然不會缺水。
以煤為草、以水為料,恰恰完全配套於自貢鹽井原本的一套體系。
「一旦做事,終日不停」。
地租和工業資本之間的矛盾,使得工業資本必須要抓緊一切機會提升生產效率。
現在牛、人三班倒,極大地影響了運轉效率。
最起碼,第一波牛累了,得把牛下套休息、新一波的牛得上套幹活,這也需要時間。
而且,牛也得反芻啊。
投資鹽業的資本,急需一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