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六七七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_頁2

更新:09-17 02:20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這些人不管鹽。

    而管鹽的,是不管軍需的。

    這些人不管硝石。

    於是,大量的熬硝副產品,流入民間。

    說那玩意兒是鹽吧……氯化鈉含量到底有多少,說不準,又苦又澀,但也不能說他不是,苦一些,可起碼比嘴裏沒味要強。

    要說那玩意兒不是鹽吧……窮人太多,熬硝法推廣開之後,很多人連茅廁的硝鹼都充分利用,熬出來硝賣錢、剩下的鹽底子自己吃。從稅收的角度看,這絕對是私鹽。

    那一套鹽引政策,使得中間商賺的差價太多,官鹽太貴。

    大順的百姓,很多底層的生活水平,其實是趕不上北美的奴隸的。這硝底子鹽,雖然苦澀,但勝在便宜。

    而且官府又沒法抓,因為正規的產鹽區是不能熬硝的、熬硝的地方必然是鹽區那些人管不到的。

    大量的小販就挑着這些硝石底子熬出來的苦鹽,到處賣。

    底層市場基本被這種硝石底子的苦鹽佔據,而且因為熬這種鹽的和買這種鹽的,都是朝廷的統治薄弱地區:一個是連正規鹽場都算不上的貧瘠鹽鹼地、一個是廣大農村。

    難道朝廷組織一支巡查隊,挨個村去抓挑個扁擔掛倆糞筐走街串巷賣苦鹽的?要有這基層控制力,也不至於混到修個淮河還得跑荷蘭去借錢去。

    是以長蘆鹽場在大順軍改之後,每年的官鹽銷售量都是下降的。

    是什麼支撐着長蘆的鹽場看上去很繁榮呢?

    漕運走私。

    一旦廢河被廢,幾乎是瞬間獻出了原形。

    很多理論上在長蘆鹽區銷售的官鹽,實際上也都沿着運河走私到別處了。

    因為這邊的官鹽價格比淮南鹽低。

    長蘆曬鹽法居多,淮南是煮鹽法,一個靠太陽一個靠燒火,而燒柴也是成本的,且成本極高,柴禾不是不花錢的。

    朝廷的反應向來都是遲鈍的。

    問個朝廷官員,說軍改和長蘆鹽有什麼關係,他們肯定不知道。


    而且長蘆官鹽大量走私,使得名義上的鹽稅並沒有降的太厲害。

    朝廷知道漕運肯定是攜帶私鹽的。

    但是,具體攜帶了多少,心裏是沒數的。

    這種特殊性之下,也就可想而知,這些曬鹽的民眾,會對廢棄運河有多大的恨意了。

    雖然說,朝廷似乎可以無辜地說,造成煮鹽百姓貧困的,是無良鹽商,壓價放貸。

    但問題在於,這些鹽商又是誰導致的呢?

    前一陣子朝廷又到處抓無為教的人,曬鹽的百姓可能不知道運河政策導致的影響,但他們的直觀感受是什麼呢?

    是之前來這裏收鹽、給他們活路的人,被朝廷抓了。

    至於他們是教徒?是私鹽販子?是幫派成員?

    對那些百姓來說,都與他們無關。

    和他們有關的就是這些人是他們的衣食父母,然後他們被殘暴的朝廷都抓走了、處決了。

    雖然劉鈺對鹽政改革的方向,是化梟為私。

    但這些攜帶私鹽的幫派,不是他劃定的圈裏的「梟」,因為他們也是二道販子,並不負責銷售。

    而劉鈺鹽改可以轉正的「梟」,不是二道販子,而是有市場、有銷路的那群人。

    這就好比荷蘭東印度公司,如果只是個二道販子,只怕現在墳頭草都三尺了。然而其既自帶市場和銷路,以及走私途徑,那就瞬間復活,成了最完美的合作夥伴。

    這些運河走私的私鹽販子,是沒有被化梟轉正的資格的,屬於無價值的走私販子。

    對官方來說,無價值。

    可對長蘆鹽區的百姓,卻是衣食父母般的存在。

    看起來,似乎民意洶洶了。

    然而,很快,朝廷這邊的一想政策,又讓之前痛罵朝廷殘暴、皇帝昏君的百姓,齊聲念起了朝廷的好……

    朝廷在長蘆鹽區各地,設置了鹽倉,開始收購各個煮鹽百姓家裏囤積的鹽。

    名義是:陛下仁德,念蒼生之苦,曉小民之困。故而過去各鹽場多曬之私鹽,既往不咎。明年再行嚴查,今年為小民之生計,特無限量收購各家之鹽



第六七七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  
相關:    洛丹倫的黎明  阿京  全球卡牌之決鬥怪獸  此刻,我為華夏守護神  阿茲特克的永生者  
下面更火
搜"新順1730"
360搜"新順1730"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