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一百零五章 後記·下落
更新:09-19 06:29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開過年來,大雪如約而至,鹹海整個冰封了起來。
阿保機死了,剛剛死。
墓就在鹹海之畔,不大,看起來灰不溜秋的,一點不起眼。
臨走之前,他的心中滿是遺憾。
草原人固然沒多少故土難離的愁緒,但一下子離開故土那麼遠,總還是有那麼點失落。更別說他們是被打跑的,心中就更不得勁了。
總算新家給了他們一些安慰,但也只是「一些」罷了。
新鄰居們不太能打。兩軍對壘之時,還能像模像樣,看着有點唬人,可一旦動起手來,在需要咬牙堅持、忍受傷亡的那一刻,很容易吃不住勁,潰敗下去。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很簡單,沒上過強度。遇到高強度的戰鬥,吃不消。
再者,戰術素養也比較差。
整個部落沒有濃厚的軍事傳統,沒有處在隨時應戰的狀態,從和平轉入戰爭的過程太長,不夠專業,一不留神就被人突襲了。
契丹人剛來之時,難以想像他們與波斯人打的是什麼強度的戰爭,更無法想像他們為什麼沒被夏人滅掉。思來想去,大概距離是他們最好的護身符吧。
但對契丹遊牧部落來說距離壓根不是問題,他們不需要從後方轉運物資。他們也沒有家,打到哪裏,哪裏就是家,流浪天下,四處遊牧。
以上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其實更多。
來了這些時日,他們也明白了,鹹海固然水草豐美,但也有很嚴重的危機。
最主要的就是離波斯太近了。
布哈拉朝廷以前修建過長城,用來防禦南下劫掠的烏古斯突厥。後來國力強盛,長城就沒有繼續維護修繕下去,漸漸廢棄,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北上劫掠烏古斯突厥的波斯兵將。
也就近幾年波斯人在東邊吃了大虧,消耗了不少實力國內又四處叛亂,騰不出手來。不然的話,在契丹攻滅烏古斯突厥的過程中,他們肯定會插上一腳,這點沒有任何疑問。
如今波斯國中的亂子陸陸續續平定了,但國力大耗,虧空甚多,急需休養生息個幾年,那麼幾年後呢?會不會急需北上?幾乎是一定的!
這就是契丹面臨的問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契丹本來就劫掠成性。如今這個局面,安安穩穩繁衍牛羊、丁口也不現實,不如主動進攻,從波斯人那裏找補些東西回來。
以攻代守嘛,此乃上上之計。
波斯手忙腳亂之下,興許就頂不住求和了。或者不攻波斯,繼續向西,搶佔更肥美的草場,俘虜更多的人丁。那邊的部落看起來挺差勁的,料也不是契丹的對手,三兩下就打垮了——弱者沒有資格佔據肥美的土地。
而且,向西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離夏人遠。
與夏國爭鋒這些年,他們是真的怕了。
雄武的禁軍、英明地君主、充足的糧械、龐大的後備兵源,他們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遠離他們,不是壞事。
狂風驟起,吹得墓前的招魂幡呼啦啦作響,阿保機已死,契丹還得繼續生存。
******
欽察草原之上,李守信花了很大代價,才在一個突厥部落內安頓了下來。
使團的人數有所擴大,但多出來的卻不是當年跟着他一起西行的夏人,而是羅馬人。
是的,他已經去過君士坦丁堡了。
花了一年時間,才讓對方的君王相信自己真的是東方大國的使節——他已經丟失了大部分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文件或物品。
羅馬人的日子似乎不是很好過,因為有西遷的突厥種部落滋擾邊境。大食與他們大體和平,但小規模的廝殺從未停止。
這是可以理解的。前唐與吐蕃會盟之後,大的戰爭沒有,小廝殺多如牛毛。就以京西北諸鎮來說,邊將派人去吐蕃那邊捉生口簡直是家常便飯。
東方人、西方人,其實都一樣的。
羅馬君王並不吝嗇。在願意承認夏國使節的身份後,立刻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招待。
官員、貴族、軍區「節度使」、部落「酋豪」紛紛到場,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們這些異國來客。
羅馬對東方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