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裡逃 第七二七章 我居然沒死在除夕夜
李軒語落之刻,朝堂頓時寂靜了霎那,所有人都從這位汾陽郡王的言辭中體會到他的決心。
刑部尚書俞士悅若有所思:「每個男丁給予水田三十畝,或是旱田八十畝,這田地怕是不夠吧?需知這天下間的軍戶,可是高達四百萬戶。」
「足夠的。」少保於傑背負着手,眼神幽然:「太宗以來軍戶就不斷逃散,雖然在我手中有所恢復,可實際在冊的軍戶數量其實不到二百五十萬。襄王與寧王之役,朝廷又得了田畝十五萬頃,其實綽綽有餘了。宣府戰後,北方也可擴地千里,開拓田畝數百萬。
可笑的是如今各地官府,居然將『編為軍戶』作為對犯罪百姓的刑罰之一,視同賤籍。長此下去,絕非國家之福。老夫認為汾陽郡王此策不錯,可以讓所有軍戶安身立命,為朝廷添二百五十萬戶小康之家。」
太祖的衛所軍制,是仿造唐時的府兵制,可田地不在軍戶手中,所以他們的軍心士氣可想而知……
如今的大晉,幾乎全依靠募兵為主力應付戰事。
少保於傑對李軒在朝中的勢力擴張不是不防備,可這樁事如果能夠做成,是能益國益民的。
禮部尚書胡濙則隨後質疑:「郡王在奏章中提起,遇戰時所有軍戶出男丁,在外地作戰時可減免當年所有佃金,在本地則減免七成。除此之外每年訓練五十日,作訓與出征時每日還有銀錢可拿,體例按照募軍的半數,這是否太寬厚了?」
「具體的條例,我們還是可以商榷。」李軒雖然這麼說着,語聲神態卻很堅決:「可本王以為,軍中當以從優從厚為上,不如此不足以激發衛所軍戰心。」
「臣以為或可一試!」
權頂天現在是戶部尚書,他對財政稅賦是越來越敏感了,他抱着拳神色凝重道:「自十月以來,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有許多地方的麥苗都因天地寒冬之故生長艱難,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臣預計到明年十月,朝廷光是衛所這邊,就缺糧六百萬石,這還是最保守的估算。」
在場的眾多輔政大臣,頓時為之一窒。
李軒則微一揚眉:「可如果施行這承包責任法,至少可使衛所軍的產糧增加七成,不但能自給自足,還可補貼朝政。本王數月來曾親身查看過北直隸,大同,宣府與山東等地衛所,那些上好良田的畝產量低到讓人髮指。
這一方面是無人細心照看,一方面則是當地將官隱瞞收成所致。可如果能將這些糧食包幹到戶,讓他們細心照看,則各地衛所產糧定可大幅增長。不費國家一錢一帑,而使朝廷歲增千萬。」
公有制其實不是不好,在李軒穿越來的那個世界,已經有些農村因勞動力不足,從承包製轉為合作社經營。
可這個時候,無論是官僚素養,治政水準,還是機械化的程度,都遠達不到後世那種水準。
且衛所的公有制是歸給國家,歸給天子。
李軒此時又抱了抱拳:「如果諸公有疑慮,我們可在直隸二地衛所先試行之,如果有什麼差錯,也可及時糾正扭轉。」
他之所以願意試行,是因手中沒有足夠可靠的官僚隊伍。
需知分田這種事貓膩太多,有着太多可以做手腳的地方。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分田不慎不均,反倒會招致軍戶的怨言。
所以李軒寧願自己的腳步慢一點,步子走得穩當一點,儘量不留下隱患。
他的變法,不會像王安石那樣急於求成。
且李軒說是試行,可其實只需今日這一決策通過了,就如滔滔大勢,無法逆轉了。
其它地方的軍戶會想,朝廷分了北直隸的田,為何厚此薄彼,不分他們這邊的?
未來朝廷難抗這滔滔眾意
「如果此法真能夠讓衛所軍自給自足,那麼本宮也心許之。」
端坐於御座上的虞紅裳觀察在場八位輔政大臣的神色,就知道這『承包責任法』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虞紅裳也很心動,給軍戶分田固然會大增李軒的聲望。可這明旨詔發,寫的卻是她們母子的名號。
「就請諸公決議吧!』
最終是六票贊同,兩票棄權。
汪文剛才說是要反對,可不知是否被李軒言辭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