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裡逃 第七九零章 聖人三不朽(求月票求訂閱)
「不征之國?怎麼可能不知道。」李軒一邊說着,一邊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昔日太祖將十五不征之國書於《皇晉祖訓》中,扶桑正是其中之一。」
大晉太祖出身草民,所以額外的憐惜民力。
他認為『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大晉如果攻打那些蠻夷之國,『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是徒慕虛名,自弊中土。
這其實是極有道理的,李軒知道近代時的那些霸主國,對於土地的欲望就非常淡薄。
他們有更好的方法去掠奪財富,而不是直接統治,承擔統治其地的高額成本。
畢竟那什麼養老金,醫療保險,各種社會福利等等都是要真金白銀的,可如果區別對待,肯定會引發當地的不滿。
而大晉太祖認為國家用兵,就像是醫生用藥,不能沒什麼病就亂吃藥……如果要開藥,那就必須要治病,必須要解決問題。
這是很高的政治智慧,不過在當今之世,大晉太祖留於《皇晉祖訓》的話,已經成為儒人阻撓大晉對外征伐的武器。
而就在茶水滿溢之後,李軒抬目看着商弘:「不過那安南國,不也在不征之列嗎?」
「所以昔日太宗征安南,損兵折將數十萬,耗費無數民脂民膏,以致西南諸省,民生窮弊,糜餉勞師卻無一益於我大晉!」
商弘的語聲鏗鏘,面色冷肅:「郡王難道要讓朝廷,重蹈太宗覆轍嗎?」
「可如今大晉,就在用兵安南。」李軒一聲失笑,言語中意味深長:「商大學士不一直盯着那邊嗎?就在不久前,輔國公皇甫懋呈上奏摺,說今年安南之軍,不但沒有耗費國家一錢一帑,還為國家獲利二百七十萬兩。
而如今雲南與廣西邊境河清海晏,整整一年都沒有邊釁,朝廷甚至還能從邊境抽調九萬大軍,用於征伐麓川。」
商弘神色一愣,他張了張口,可一時間卻無言以對。
他確實在盯着廣西的,也一直都在暗中籌備。
一旦河內皇甫懋遭遇敗績,或者安南那邊有虛耗民力國餉的消息傳回,就是他糾集同道發難之時。
這肯定沒法撼動汾陽王,相較於汾陽王討平蒙兀的功績,這位在南方的小小失利其實算不得什麼。
商弘的目的,只在於扭轉大晉國策,讓朝廷上下意識到『兵凶戰危』,避免進一步滑入『安南』這個深坑。
可朝廷今年,就一直沒往安南那邊撥送一分銀錢。
皇甫懋雖以五萬精兵,兩萬水師常駐安南河內,卻不但沒耗費國家一錢一帑,反倒時不時將大量銀兩,還有香料,鐵礦與藥材等等貢物解送兩廣。
商弘大概了解過皇甫懋的做法,這位只固守河內,然後以合縱連橫之策,離間安南君臣,使得安南一地陷入實質性的分裂。
整個安南軍閥群起,割據自守,而那位交趾國王黎元龍,此時只能龜縮於山區一隅之地。
皇甫懋則通過與海商合作,在當地售賣各種軍械,還有糧食,絲綢,棉布與瓷器之類,從而獲取了大量稅收。
皇甫懋的這些作為,無疑是不合儒家之道的,可最近朝廷內部卻有着一股強大的力量,將這些異聲強行壓制了下去。
商弘知道這是那些商人們的力量,此時的安南雖然戰亂四起,可當地盛產各種藥材,香料,還有品質極高的褐鐵礦這種鐵礦更適合煉鐵煉鋼,可卻是中原沒有的。
商弘知道安南的那些軍閥,為了從皇甫懋那裏換取庇護與軍械。不但強征了大量民夫開採礦石,更在極盡所能的採集各種藥材。
他們為了抓捕一條高年份的銀環蛇,有時候甚至以生人為誘餌。只因這種可以治療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與疥癬梅毒的藥材,在中原可以賣上萬兩一條的高價。
大晉許多知道情況的儒人都憂心忡忡,不忍見安南那邊民不聊生。
可問題是,朝廷並未加一指於安南之民。
相反的是,皇甫懋駐軍的河內,已經成為安南一地最後的淨土。
河內的安南百姓,對大晉都是懷着感激之情。
安南與大晉邊境,也是難得的安寧下來。
商弘對安南那邊的情況同樣感到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