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 無盡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
更新:01-22 01:13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軍事小說
都督請留步無盡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
最近在以杜甫的經歷為脈絡學習歷史知識,忽然有些明白,為什麼那些和「李二」搭邊的書,現在讓人一看到就天然反胃了。書神屋 m.shushenwu.com
問題不出在李二身上,是出在作者身上,甚至是出在現在網文的大環境上。
以杜甫文學生涯的輝煌晚年所在的夔州為例,來說明一下。如果覺得這篇白嫖章節寫得好,麻煩多給幾張月票打賞一下。
夔州是哪裏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夔州有個白帝城,李白當年過夔州便寫下了那一首「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anyanapp】
唐代關中是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靠着吸血關外而維持畸形的繁榮。而河北是「革命老區」,江南的建康被毀不復當年輝煌,精華轉移到「不產一鹽而聚天下之鹽」的揚州。
而蜀地因為偏安一隅,政治經濟較為穩定,被關中吸血也少,因此經濟有了較大發展,便有所謂「一揚二益」的說法,當然,益州的經濟中心就是成都,這個無需贅言。
夔州因為在長江上游,又水路連通巴蜀,因此變成為了一個天然的「海關」,這個關稅一直收到民國時期才被取代。唐代最鼎盛的時期,夔州光收關稅,都能占當地稅收的70以上。
順帶一提,這個關稅是本地官府收而不是中央直屬。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才發現手裏沒錢了,於是將政務扁平化,設立了很多和如今「發改委」很像的機構,專稅專員專收。
夔州的關稅比例,這在古代絕對是駭人聽聞的一件事。
夔州漢人與僚人雜居,又有關稅之利,造成了此地極為特殊的風土民情。這種風土人情,與所謂「胡漢之別」完全不同,具體是什麼等會再說。
此地僚人重利輕義,熟悉水性,並相信以水致富,極具冒險精神。家人死了哭一天之後就當無事發生。
男人在家做家務,女人出去幹活,因山地居多,便以山造欄,家中有大魚缸養魚,以為「家畜」,算是一種因地制宜。
杜甫有詩中描寫與僚人為鄰「七厭」:分別是「養烏鬼」、「食黃魚」、「輕倫情」、「虎侵人」、「好櫃敉」、「重瓦卜」、「燒畲田」。
這便是對當地僚人的習俗概括。
夔州物產豐饒,但農業極度落後,且兩極分化嚴重。畲y田是梯田的一種,放火燒山後在上面耕種,談不上什麼技術含量。然而當地還有供給給長安的貢米,號稱「紅蓮稻」,口感極佳,只有百餘頃,卻有朝廷直屬官員日夜看護。
夔州江水不能飲用,因為瘴氣原因有微毒,長期飲用後頸處會長毒瘤。達官貴人都是喝的山上的泉水,用竹管引入十多里。
還有些地方是被官府直接控制,當年諸葛亮在夔州修了很多水井,這些水井後來就被官府用來向城裏的旅客賣水增收。
杜甫家曾經因為山上竹管破裂,帶着家中僚人奴僕阿段上山修竹管,路遇老虎狹路相逢互不干擾而過。
這足以說明兩點,一是僚人不懼怕老虎,熟悉老虎秉性,甚至家中飼養幼虎也不罕見。二是杜甫雖然寫了很多同情底層的詩篇,但他妥妥的處於統治階級,地位非常牢固。
有錢的外地人在夔州可以買井水和泉水,沒錢的本地人在夔州只能喝江水,死不死人那就另說了。
夔州毒瘤病在宋代發展到巔峰,幾乎到了十有八九的程度,因為那些引水的竹管大多年久失修被破壞了。
後來官府大力修建引水的管路,情況才扭轉。一直到民國時期,毒瘤病依舊是奉節的頑疾之一。
夔州多山多水少田,家家戶戶都喜好釀酒,在燒酒沒有出現,麯酒當道的年代,這種產業幾乎是無敵與不可替代的。
夔州有很多酒聞名大唐甚至是作為貢品。這樣的經濟狀況決定了此地的人重商輕農,更是不把當地官府當回事。
此處農業極度落後,手工業僅僅是酒業和以高端麻布為首的產品有競爭力,但商業卻畸形的發達,商品交易異常活躍,酒肆更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