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1988 第1844章 王林的遠見卓識_頁2
大家吁了一口氣,原來王董是在試手機硬不硬啊!
王林道:「各位,請坐下,我們的會議,正式開始。」
眾人各歸各位。
王林道:「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一下,青鳥手機的銷售渠道問題。」
鄧大寶道:「這是手機,是高端電子產品,我們現有的渠道,肯定用不上。要不就找運營商合作吧?運營商的營業廳、賣場,就是最好的渠道。」
周伯強道:「除了運營商的營業廳,好像還有國代商吧?」
周粥道:「現在也有手機批發市場啊!」
李文娟道:「街面上的專賣店也很多呢!」
孟小姐道:「王董,我們是不是要綜合所有的渠道?」
王林沉吟不決,心裏卻在梳理國內手機的各個渠道。
同電信業務發展一樣,我國市場上移動電話最初的銷售渠道也是運營商的營業廳。
從1987年到1994年的7年間,我國的手機銷售渠道由運營商絕對主導,幾乎所有手機從國外進口,只有一小部分由國內組裝,由當時的電信運營商、中郵電獨家採購、統一放號和獨家銷售,銷售渠道僅限於中郵電的營業廳。
這一階段模擬移動電話價格昂貴,品種很少,市場需求量也較小,7年間我國共發展了157萬用戶。
不得不說,在90年代初期,這157萬移動電話用戶,絕對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1994年,我國開始引進數字移動通信技術。
此後,我國gsm移動通信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時期。
數字移動通信的手機和號碼分離,為產生更多類型的手機銷售渠道創造了條件。手機生產量快速增長,品牌和型號逐漸豐富,促進了手機銷售渠道繁榮。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的手機來源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從國外進口。像諾基亞、愛立信等當時佔主導地位的歐洲品牌手機,就是進口商通過香港與大陸之間的進口貿易,將手機進口轉銷給各省的郵電系統和一些小的手機零售商。
這樣,在運營商渠道之外,開始出現手機進口商和零售商渠道。
另一部分是國外手機品牌廠商在我國生產。1992年摩托羅拉公司在津門設立了手機生產公司;在1995年左右,東洋的nec、芬蘭諾基亞等國外品牌在我國建立手機生產合資工廠,生產國外品牌手機。
一直到1999年底,2000年前,我國市場上的手機品牌超過20個,在售機型近100種,手機用戶超過4千萬戶。這時,手機銷售逐漸市場化,在電信運營商之外的手機銷售渠道漸成體系。
在手機銷售渠道上游,國外手機廠商與批發商、進口商結成戰略聯盟,有一批進口商,如中郵普泰、蜂星、天音、長遠等迅速成長為國家級代理商,簡稱為「國代商」。
在中游,國代商們逐漸構建到省、地市的分銷體系,其主要職能是分銷。
分機型包銷政策大獲成功,很快促進了另一個市場——手機批發市場的繁榮。
20世紀90年代末,各省會城市都出現了專門的手機交換市場,又叫手機批發市場或通訊市場。其中影響較大的如北金天外天、北金西直門、花城的文園、深市的華強北、杭城的通訊市場、申城的不夜天、錦城的太升南路等手機通訊大市場。有的成為全國國代商包銷機型之間互換的中轉站,有的是大區性質的手機批發和零售集散地。
與此同時,專業性的手機零售店開始在國內一二線城市興起,渠道末梢快速成長。
從1995年到1999年,手機銷售渠道從以郵電營業廳為主逐漸過渡到以專門的零售店為主。
1998年,電信、聯通的營業廳合計不到2萬家,但手機零售店的數量已經超過10萬。
所有渠道末梢的手機供貨仍由國代商掌控,國內市場上已經形成從國代、省代到批發商、零售店等比較系統化、市場化的手機銷售鏈。
王林的手機要走渠道的話,一是運營商的營業廳,二是走國代商渠道,三是各地的手機零售店,而零售店又是從當地批發市場拿貨。
鄧大寶等人的意思,都是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