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仙百年 第232章 江陰沉船_頁2
中國東南國防的第一線是以淞滬線、吳福線(吳江至福山)、錫澄線(無錫至江陰)構成的永久國防工事,其後是江陰封江,再次是保衛金陵。他預計,整個過程可以堅持1—2年,在此時段內國際形勢必將發生有利於中國的變化。
37年7月28日,清先生在金陵召開最高國防會議,做了一個極其荒謬的決定:海軍代表陳季良提出立刻實施沉船封江行動並獲批准,目的是封斷長江航路,捕捉長江中上游的日軍第11戰隊13艘艦船和大批日僑的歸路,作為與日交涉的籌碼,並防止日軍再度溯江而上。
誰料風雲突變。擔任會議記錄的「行政院」主任秘書黃浚,早已被化名廖雅權、潛伏在金陵湯山溫泉當服務員的日本女間諜南造雲子引誘下水。當晚,他即將絕密情報傳遞給與之接頭的日軍諜報人員。
8月12日,海軍第1艦隊與第2艦隊主力奉命向江陰集結,49艘軍艦進入長江待命。
兩個艦隊主力在江陰江面集合完畢,這次甲午戰爭之後海軍的第一次對外大型動員,令全體海軍將士激動不已!
海軍艦隊的主力原本集中在湖口與下關,在湖口的第1艦隊由陳季良司令率領,滅燈疾行了十個小時趕到江陰.全體官兵皆懷高亢鬥志,願與日寇決一死戰。但是當艦隊在江陰江面集中完畢之後,滿懷熱血等待着」中國深望每人能盡其至責」旗令的官兵們,愕然發現他們將目睹中國海軍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自沉。
首批自沉的軍艦為艦齡最大的「通濟」練習艦、「大同」、「自強」輕巡洋艦、「德勝」、「威勝」水機母艦、「武勝」測量艇(已停用)、「辰」字與「宿」字魚雷艇(均已停用),這批軍艦大多為清代遺留的舊艦。此外,海軍還向招商局與各民輪船公司徵集20艘輪船同時自沉以構成江陰鎖線。當第1艦隊抵達江陰時,等待自沉的28艘軍民艦船已經停泊在君山江面。
8月12日上午8時,江陰江面各艦由「平海」號輕巡洋艦率領進行升旗典禮。8時整,「平海」艦舉行升旗儀式,各艦官兵在艦舷「站坡」,向軍旗行禮致敬。陳紹寬的上將司令旗在軍樂聲中冉冉上升到主桅頂端。在各艦抵達位置之後,坐鎮「平海」的陳紹寬發出沉船命令,各艦同時打開水底門,緩緩下沉。自沉作業一直進行的傍晚才初告結束,陳紹寬站在「平海」艦橋上,黯然無語。是日汽笛哀鳴,軍旗低垂,令人慾哭無淚。
因為水流甚急,第一批各艦下沉時多半被水流沖離理想原位,導致封鎖線並不完整。當海軍部發現封鎖線並不完整而空隙甚多之後,又徵用了三艘民輪沉入封鎖線,8艘日籍躉船被拖到封鎖線鑿沉。另外,海軍部又緊急徵用民用小船、鹽船185艘,滿載石子沉入封鎖線的空隙中。這些民船一共使用了30.94萬立方英尺石子,合65020擔。如果加上1937年9月25日自沉(海戰後)的「海容」、「海圻」、「海籌」、「海琛」艦四艘巡洋艦,在江陰的沉船封江作業之中一共自沉老舊軍艦與商輪43艘,合計噸位63800餘噸。
然而中華民國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並沒有捉住長江中游的艦船!8月11日及12日兩天,長江中游的日本艦船匆忙下駛。漢口、九江、沙市等地碼頭,日僑蜂擁而上。
中國方面開始封江時,總數13艘的日本艦船(包括旗艦「八重山」號)已經走脫一空!我參謀本部緊急由金陵與江陰兩面派隊沿江搜索江面,一直到團山邊境兩個搜索隊相會,才證明日艦已全部逃脫。最後僅在漢口附近捕獲了日本商輪「大貞丸」。
你說這叫啥事嘛?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沉船封江後,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中將率領海軍主力「寧海」、「平海」、「逸仙」、「應瑞」、「海圻」、「海容」、「海琛」、「海籌」8艘巡洋艦在沉船封鎖線後方佈防,第2艦隊的小型艦艇則部署其後。中國方面希望通過這種「堡壘」戰術發揮巡洋艦主炮的遠程打擊能力,因而大型艦艇集體下錨,幾近固定不動的水上炮台。
日本海軍通過諜報人員,已經將江陰要塞的佈防情況弄得一清二楚,並制定了具體的攻擊方案。
9月下旬,日本海軍增派艦隻70多艘、飛機300多架和戰鬥人員10萬人,力圖打通江陰防線。
這場戰爭打得很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