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夏 第一百二十四章對抗的開始_頁2
上地革命軍。陳曉奇回國之後送了一份大禮過去地事情。日本人清楚得很。後來雙方之間地某些買賣往來也不是什麼秘密---貌似在國戰之前。革命軍內部那些事情沒有一樣對日本人算是秘密地。這兩者之間有着這樣地關係。那麼值此關鍵時刻。陳曉奇會怎麼做?是揭竿而起投靠蔣軍?還是保持中立不作為?還是幫主張宗昌看住了山東這塊老家基地?或者乾脆圖謀獨立?
不能挑起軍事爭端。這是派兵地時候。日本外務省主要官員地大口徑是這麼嚴格要求地。否則地話。他們絕不允許派兵進入山東。這是原先幣原喜重郎外交政策根深蒂固地一大延續。陸軍部在這方面還是要妥協一些地。包括在對張作霖地態度上。陸軍部地人雖然不斷叫囂要「採取必要措施」。但此時還是停留在口頭上。剛剛上台地田中內閣寄希望於不流血地政治勝利。在談判桌上謀求自己地利益。
陳曉奇在等着日本人出問題先動手。而日本人卻也在等着這個機會。看看是否能從中把握主動權。現在地日本經濟是經不住跟中國硬來地。士氣正盛地北伐軍好容易內訌了。不能給他們以藉口重新團結起來。這是非常重要地。
日本人和陳曉奇都在等機會,此時的北伐軍已經停下進攻的腳步,專心內鬥。只有馮玉祥部還在緩慢地往前爭奪陣地,但明顯的勁頭不足。
內憂外患之際。春季麥收已經徹底完成,正是到了徵收稅賦和錢糧地時候,這一次的山東百姓可就沒有以往那麼老實了。遍佈山東各地的「美華集團」工作人員和「華夏復興黨」基層黨員的協調聯合之下,大半個山東的農民集體抗稅抗捐,頓時讓張宗昌為首的**統治政府傻了眼。
放在以前太平時節,則張宗昌完全可以責令各地鎮守使和衙門警察下手抓、殺、鎮壓民眾的反擊,但是這一次就不行了。北伐軍和馮玉祥都把刀頂在肚臍眼上了,日本人更是在這其中橫插一槓子,他們根本沒能力也沒精力來管這些事情,加之「復興軍」暗中下黑手,將魯西南戰線潰敗下來地聯軍士兵給截去大半,兵力捉襟見肘之下,根本無力討伐這些「暴民」,但在陳曉奇為首的主要商民士紳調解之下,此時折騰了幾個月才消停下來,上交一部分稅賦和糧食。大家共同過關。
南方政府此時鬧黨爭,北伐行動半途而廢,月底外交部長伍朝樞與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矢田七太郎會談。抗議日軍的跋扈行為,卻反被對方一頓威逼勸告,要求革命軍的人只能停留在徐州,不得進入山東地界兒。
張作霖在這其中看出便宜所在,強令張宗昌重新調集人馬奔赴徐州戰場,重新奪取地盤。而孫傳芳也調集自己的殘兵敗將,反攻安徽江蘇,無心抵抗的北伐軍迅速縮回兵鋒,於7月24日退出徐州,讓開道路。
八月九日日本公使芳澤提出帶有附加條件的撤兵方案,11日蔣中正宣佈下野,外交部長伍朝樞於21日發表聲明,接受日本政府的條件,三天後。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決定自9月3日開始撤軍。至13日,日軍完全退出濟南。
西田井一畢竟沒能等到陳曉奇的主動出擊。而陳曉奇也慶幸日本人此時沒有昏了頭的亂來,這樣他在完全沒有準備好地情況下,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就暫時往後拖了一段時間。
1927年秋天,老天還是不大給面子,一場席捲大半個省區的旱災讓魯西南地區地人徹底沒了活路,在魯西路北地區,因為戰亂頻發就已經導致民眾存活艱難十室九空,而這一次的自然災害卻將他們最後的一點堅持壓垮,他們紛紛逃難出來,又因為往西往北甚至往南都在打仗,因此便稀里嘩啦的全數朝東涌過來。
難民?張宗昌是絕對不管的,身強力壯的正好抓來當兵打仗去,老弱病殘那就愛怎麼樣了,反正天不收地不養,死到哪裏算哪裏。
從泰安沿線開始,美華集團會合齊魯商會便開始有組織地接收安置這數百萬的災民,絕大部分的人分置於各城各縣,最遠的安排到了煙臺日照一帶,其中約二十萬人在美華集團的引導之下,徹底發了狠的下了南洋。
而魯東地區則因為有各方面農田水利工程的幫助,減產僅百分之三十,卻又比另一時空好上了太多。繼之而來的蝗災就真的徹底搬空了重災區地人口,此時地山東內陸除了軍隊和亂匪之外,幾乎沒什么正經的老百姓了,略有些土財主們將自己地寨牆壘的跟城牆相仿,又購買了水泥磚石加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