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四十四章徵稅_頁2
更新:09-20 21:32 作者:飛天纜車 分類:軍事小說
隸州變為府)迅速地恢復了元氣。
紹武初年,闔省不過三百萬,如今已至九百萬,可謂是極其誇張。
在大明全國各省中排第四,排第一的為山東,一千二百萬人,江蘇一千一百萬,以及江西的一千萬。
在不徵收丁稅的情況下,百姓們也不隱瞞了,紛紛上報真實數字,清朝的人口暴增,也是如此。
如果朝廷不再徵收田稅,那麼可以預料,田畝數起碼能翻個倍。
「老爺,今個還下鄉?」
女人一身襦裙,戴着銀釵,正彎着腰在鞋櫃中點數着,臀部勾勒出一道弧線,誘人的很。
張竹卻沒興致,他緩緩地穿着皂服,隨口道:「沒錯。」
「麥子不是六月收了一次了嗎?」
女人放下步靴,找來一雙木底的豬皮靴來,很是耐髒。
「玉米,或者高粱。」
張竹知道妻子是宅中女子,隨口道:「冬小麥九月播種,五月收,農夫還得再種一茬玉米,這個產量高些。」
「不得閒咯!」
嘆了口氣,他一身皂服,紅黑相間,倒是顯得很是威風。
與其他的衙役不同,他胸前的白色補子上,寫了個大大的稅字。
他就是淇縣的稅吏。
走出三進的宅子,他坐上馬車,施施然地抵達了通判衙門,挎着刀就走了進去。
路上,許多同樣皂服的小吏,則恭敬行禮,只是因為他們胸口沒有稅字,只是淇縣數百名的白役之一。
通判衙門略小於縣衙,同樣也是前衙後堂模式,佔地約三十來畝,房屋五十間。
偌大的衙門並非通判專屬,實際上分為了四部分。
最大的是案堂,顧名思義就是審案的,包括通判老爺的臥房。
其次是推官,被譽為二老爺,專門負責案情審判,只要不是命案,就由他審判。
第三,自然是牢獄,其佔地十餘畝。
其中,看押重罪犯的「監」,拘禁輕罪犯人的「羈鋪」,羈押欠債罰贖人質和人證的「差館」等,擁有層次分明的三級牢獄體系。
最後,則是商稅局。
商稅局由之前的縣衙稅課局改名而成,專門負責徵收商賈、儈屠、雜市捐稅及買賣田宅稅契,以及如今的農稅。
換句話說,搶了縣衙戶房的權力,掌管本縣所有的賦稅。
而商稅局則是由通判管理。
審案,看押,徵稅,通判的職責不小。
待張竹抵達衙門時,商稅局的大院中,已經聚集了近六十號人。
而像他這樣正經的吏員,只有五個,白役是其就九倍,在縣衙中僅次於三班捕快。
正吏是有編制,有朝廷發的錢糧,而白役則是吃縣衙飯,一旦某年縣衙沒錢了,就會拖欠,而且隨時會裁撤。
稅吏與普通的衙役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可以挎刀,甚至衙門中常備馬騾,巨大極大的威懾性和機動性。
有時候碰到刁民,縣衙還不得不支使稅吏。
商稅局的司吏穿着八品的綠袍,頭戴烏紗帽,挺着大肚子,施施然而來。
他也不囉嗦,在台階上的椅子坐下,眯着眼睛道:
「咱們忙的時候到了,規矩你們都懂,寧可多收,也莫要漏收,多收了頂多烏紗帽不保,漏收了就拿你們的家底來補,全家流放——」
底下一群稅吏低頭不語,面色平靜。
農稅和商稅統一之後,賦稅的徵收不再由地方掌控,商稅局雖然由通判監察,但實際上卻受到了財部的直接領導。
每一任司吏,雖然財部無法任選,但卻能罷黜重任。
這種雙重管轄,讓商稅司戴上了緊箍咒。
像前明,以及其他歷朝歷代那樣,隨意徵收雜稅,新開雜稅填補用度的做法,根本就行不通。
新明主打的就是一個控制。
「好了,全縣剛好十個鄉,一人兩個,七天內必須完稅,十月底要運至府城,可不能耽擱了。」
司吏隨即分配起來名額來。
各鄉有富有窮,普通情況下都是一富一窮,如果跟司吏關係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