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460章:時代的更替(四)_頁2
更新:09-21 03:40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出現智瑤給鍾武站台的場面,也是很特殊情況下的發生的個別例子,要不然一國之君不至於需要這麼做,面臨權力交接的家族也不會允許權力交接受到干涉。
總的來說,發生在鍾氏身上的事情,未必不是新時代的一種新局面,極可能會形成原國的一種慣例。
什麼慣例?就是某家族確認新一任家主需要得到來自國君的認可。
「此後,老朽便是老死此處?」孫武很灑脫地問道。
智瑤看到一副灑脫模樣,乃至於樂見在教育崗位逝世的孫武,心裏只感到佩服。
生死間有大恐怖,非一般人能夠保持灑脫啊!
他們所處的位置就是選定都城的區域,文宮和武宮同時開工,花了兩個多月先把地基給夯實。
現在修建建築不是挖地基,確確實實是築台。
進行築台是處於加高地勢的需要,避免下雨或發生洪澇出現漫水的情況。
地基先給夯實,隨後便是豎房梁的工程,再來才是架設房頂,最後把牆壁給修建起來。
負責監督修築文宮和武宮的人便是公輸班,他很有把握地做出保證,一年之內就會把文宮和武宮修建完畢。
而文宮和武宮並不是只有兩座建築,包括了兩座用來進行學術討論的大殿,生源用於休息的住宿場所,以及教學用途的教堂,還有平時鍛煉用的校場,等等設施。
這麼一看,其實可以將文宮和武宮視為佔地規模約在三十平方里的一片宮闕群,用現代的說法則是大學城之類。
而公輸班手裏的勞動力僅是六萬,敢保證在一年之內完成,肯定是事先經過精密的計算與計劃,並且有一套十足優秀的管理團隊。
「君上,此些便是首批學員?」孫武看着大冷天還能因為勞動而滿身大汗的人,問道。
現在文武的界線沒有那麼明顯,能夠擔任一官半職的話,先決條件就是身體素質不能太弱。
智瑤也在看那一批人,還能辨認出一些人來,對豫讓吩咐道:「且將灌夫、唐修喚來。」
豫讓行禮應:「諾!」
孫武說道:「豫讓非是良將。」
是啊,豫讓確實不適合帶兵,才會被智瑤從地方部隊調回來擔任郎官令。
孫武又說道:「君上不願使之恢復畢氏?」
智瑤搖頭說道:「豫氏便是豫氏,魏氏既亡,何須重立畢氏。」
存亡續絕也要看時候和對象的吧?
智氏先後吞併衛國與齊國,確實是給留下了血脈,還分配了兩座城池繼續給祖先提供血食。
魏氏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尤其是楚國因為種種昏招在交鋒中處於下風,會讓原國抽出更多的兵力圍剿魏氏殘餘,智瑤何必刻意留下一個尾巴自找麻煩?
說到底,魏氏是亡於內戰,還是智氏使了手段進行消滅,不力求斬草除根都算不錯了。
孫武勸道:「取代周室乃是革新,應需留之古禮,當留也。」
這個道理智瑤當然懂。
「存留魏氏已無必要。再則,寡人問過豫讓,其並無此意。」智瑤說道。
孫武這才沒有繼續勸。
沒有一小會,灌夫和唐修被帶了過來,十分激動地給智瑤行禮。
智瑤能記住這兩人並不是出於偶然。
齊國人出身的灌夫,他是委派到地方擔任村長第一個出成績的人,給了智瑤記住的基礎;隨後,不久前灌夫去魯地服役,沒有損失逮住匪盜首領,又勸降了一千多人,得到上司的極力推薦。
有能力又有運氣?智瑤還是很願意給這種人更多機會的。
唐修則是南燕的出身,還是一名諸夏與狄人的混血。他在解決原國統治戎人佔多數的區域屢次立下功勞,查看履歷也能看出堅定站在諸夏一邊,考慮到原國未來一定會向北擴張,能用得上混血又立場堅定的人,提早培養並儲備人才顯然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離得近了,智瑤能看到兩人頭頂的霧氣。
天氣冷到說話有霧氣,灌夫和唐修則是經過勞動體溫升高,不知道頭頂冒霧氣有沒有因為太激動的緣故?
智瑤沒有刻意表現出和藹的一面,當然也不會虎着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