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505章:離經叛道_頁2
更新:09-21 03:41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至於說「三清」從內核進行徹底改變,她們本身就就是虛構出來的神明,並不會牽扯到詆毀哪位先賢的地步。
之前說了,智瑤對信仰體系不是那麼熟悉,提出一個概念和架構,之後的事情就要有人專門去負責了。
孫武嚴肅說道:「事關先賢,不可等閒視之。若先賢有其位,需得天下人認同為妥。」
哪怕沒有為先賢封神,僅是譜寫神明這種事情還是太大,再加上為先賢封神的話,可真的就不能瞎胡來了。
在孫武想來,智瑤一定有想給智躒或智申追封的意願,誠心認為智瑤並存理智,沒有將智躒和智申設為至高神的想法。
話又說回來,智瑤瘋了才將智躒和智申設成至高神,其它地方還能這麼幹,在諸夏這麼做純粹想是逼反所有人,國祚不亡也讓王朝成為笑話。
關於智躒和智申,在智瑤稱王之後已經追封,智躒追封為原孝文王,智申追封為原宣文王。
如果某天智瑤駕崩了的話,超大概率會得到一個孝武的諡號。
孫武想了很久,慢悠悠地說道:「管敬子(管仲)、鄭成子(子產)必有其位,范鞅、趙鞅……亦有,中行寅留待日後。」
要不怎麼說每一個兵家都是法家呢?孫武提到的那些人,沒有例外都是法家先驅,或是幹的事情有助於律法深植人心。
當前的中行寅還活得好好的,所以是留待日後。
范鞅和趙鞅都已經逝去,哪怕范鞅的名聲極差,趙鞅曾經是智瑤的敵人,對原國樹立律法莊嚴有用,該給的地位決不能缺。
老子和孔子等其它學說的先驅?超大概率是不夠資格封神的。理由在於沒有做出能夠惠萬民的效果還沒有體現出來,缺乏相應的功績是個事實,再來就是提倡的思想並非原國需要的主流。
智瑤對自己的老丈人上封神榜沒有抵制或排斥情緒,心想:「真的讓趙鞅獲得身位,我的家宅平和只是一方面,趙母恤那邊要抓瞎了。」
可不就是嘛!
敵國給自己的老爹封神,趙母恤再不願意也只能接受,其餘趙氏的人肯定會感恩戴德,說不定還能夠吸引一些趙氏族人脫離趙氏代國來到原國歸附。
若是在其它時代,智瑤會派人考證一下在抵抗異族侵略中犧牲的英雄,以現階段則是不太好做。
諸夏當然不是一直這麼強大,夏朝和商朝時期的異族還是不弱的,到周朝中期異族才被打得衰弱下去。
因此,此前肯定有發生在抵抗異族入侵時的可歌可泣故事,奈何太多的分封國已經滅亡,國史或是被焚燒,可能也是被勝利者典藏又丟失,很難再找到正兒八經的歷史資料,倒是能從《詩經》裏面去尋找相關記錄。
另外一點,以時代的特殊性,能找到有名有姓的英雄,不會有例外全是諸侯,其餘人想被譜寫詩歌讚頌並不容易。
智瑤真的將「英雄」全部封神,超大概率會讓神譜變成諸侯譜,發生追其姓都是姬姓的情況。
「大王,幾人得知此事?」孫武問道。
智瑤搖了搖頭,沒有說到底幾個人。
孫武點了點頭,說道:「臣已老,便由臣探尋眾臣口風。」
現在沒人去強調尊老愛幼,諸夏卻是早有這樣的情操。
八十幾歲的孫武完全可以倚老賣老,不用太正式地與誰商議,先探一探口風不會引起什麼效應,成與不成都不至於產生什麼惡劣的結果。
最後,孫武說道:「臣有一請,請大王在臣故去,不上神譜。」
智瑤聽得一愣,訝異竟然還有人能拒絕享受世代香火的好事。
「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老聃此言不假。」孫武給出了解釋。
那一句話最先出自《德道經》,有許多後來者進行引用。
智瑤有點迷了,納悶孫武是不是年紀一大,到了反思人生的階段,認為直接或間接死在自己手裏的人太多,有礙天和之類。
要是發生在內戰的情況下,無論戰績再怎麼輝煌,確實沒有多少值得炫耀的地方,並且當事者心裏也不會好受。
春秋階段中原列國之間的戰爭算是內戰嗎?肯定是算的。
孫武最輝煌的戰績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