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醫院回古代 第265章 惠民藥局去見習_頁2
惠民藥局,用現代的話說,就屬於是非盈利性公立醫院,所有經費都是朝廷撥款的。
裏面的坐堂大夫,主要以翰林醫官為主,另外實習的小大夫,則是國子監醫學院出來的學子為主。
有時候也有「專家門診」,那些宮中太醫院的太醫們都會定期,輪流來惠民藥局坐診,免費給老百姓服務。
惠民藥局在平時主要的一個職責就是免費為病人診斷並提供處方。
古代看病和抓藥是分開的,看病要付診金,抓藥再付藥錢,惠民藥局則是不用診金。
當然你要在惠民藥局抓藥也可以,比市場價起碼便宜三分之一,是普通窮苦人得病後的首選之地。
如果在荒年,或者突發瘟疫的時候,惠民醫局則會轉身成為慈善醫療機構,免費給老百姓提供藥品和醫療服務。
這在古代絕對是朝廷舉辦的一個大善舉。
相對比,如景室堂、古生堂、泉明堂等等醫館,則是屬於「私立醫院」,收費高昂,大夫醫術高明,所有藥品都用最好的藥材和秘方,並且服務周到。
理想的狀態,就是窮人去惠民藥局,富人或中產去各大醫館,這樣做到人人有醫,人人得救的良好局面。
可惜,願望是美好的,理想是豐滿的,可是現實卻是骨感的。
朝廷撥款給惠民局,連藥錢都補貼了,可是這些撥款最後有多少用到了老百姓身上?用到那些看不起病的窮人身上?這個只有天曉得了。
反正最後的銀子,基本上都進了大大小小的官員腰包里。
所以現實中的惠民藥局,大夫永遠是不夠的,藥品永遠是缺貨的,病人永遠是無奈的。
當烏思業帶着二十個學子來到惠民藥局的時候,在門口那條馬路上,就已經東倒西歪了好多病人。
這些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個個都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整個人都呈現出一種病態的容貌。
表情或麻木、或痛苦、或哀嚎,就這麼躺在惠民藥局的大門口,渾身散發出一陣陣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