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漢中祖 第四十五章何為良法_頁2
變協時,變中求穩;其二,平之如水,公正無私;其三,簡而能禁,使人易知;其四,洽於民心,反映民意。」
劉備聽言面露喜色,指向劉禪說道「你且展開說說。」
劉禪起身行至中央,將手伸出袖口,昂聲說道「治國者,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此乃法之重也。」
「良法其一,為循變協時,變中求穩;《周禮?秋官?大司寇》曰『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丞相與翼侯(法正)制《蜀科》就是如此,劉璋時益州士大夫多挾其財勢,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為亂者,十戶而八。故以重典治亂國!」
「其二,平之如水,公正無私;前漢許慎言『灋(法),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此乃法之本意,丞相曾言『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因此法下刑無等級。」
劉禪揮袖至背後繼續說道「其三,簡而能禁,使人易知;『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此言錯也!人不知法,如何守法?故春秋鄭子產鑄刑書於鼎,商鞅仿之。故法需與民易知,則民守之,不易知,民如何守之?」
「其四,洽於民心,反映民意;周滅商後,周公深切感到殷之所以「墜厥命」,在於「失民」。因此他叮囑周人,「人無於水監(以水為鏡),當於民監(以民為鏡)」。就如同父皇所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故法若不由民出,民不守之,此法何用?」
劉禪言完正衣冠,對劉備拱手道「此乃兒隨丞相所學,治國之思,若有擾亂父皇,兒臣罪過也!」
劉備聽完喜極而笑,手挽劉禪情切說道「好!好!好!,阿斗,日後父不憂也,孔明不僅是賢相還是賢師啊!天賜孔明,我大漢復興有望。公嗣,明日隨我見吳使!」
劉禪也隨之拱手稱諾,心中補道「相父還是一位能夠打的中原不可卸甲的大猛男,大漢最後一位下馬安國,上馬治軍的偉人!」
額,上一位是曹操!
(感謝ve柔爺,逍遙自在p投的月票,兄弟們幫我多推薦,推薦票也別停,拜託了!接下來,一章吳使接待後,劉禪歸成都,再補幾個小情節,為什麼補這些,是增強劉禪的話語權,歷史上『政歸葛氏,祭由寡人』這種局面稍微變動下,必須在變法敲定後,授權給諸葛亮才行。)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