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 第四百六十三章:神兵_頁2
更新:09-04 18:35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分類:軍事小說
費時間,而且會大大增加補給的困難。
這個方向,當然不能放棄,秦少游專門讓一批匠人,反覆對火銃進行改良,可是依着秦少游的估計,沒有十年八年,也難有真正能應用於實戰的火銃出來。
最後……秦少游就把目標,放在了弓弩的改良方面。
東方對於武器的改良,往往起伏極大,譬如在亂世的時候,各種武器都能得到飛速的發展,而一旦到了太平盛世時,刀槍入庫,技藝非但沒有得到進步,反而有隱隱退步的趨勢。
就如戰國時期,弓弩的就已到了極高的技藝水平,可是久而久之,等到天下承平的時候,皇帝老子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收天下之兵,因為對於武器的需求越來越少,優良的匠人往往難以餬口,最後只好改作其他的生業,幾代下來,許多優良的製造工藝也就徹底湮滅,等到下一次天下大亂時,這門營生又開始興旺起來,卻又需要重新去積攢技術的水平。
現在的唐弩,某種程度來說,技藝水平就有退步的趨勢,至少和秦弩、漢弩相較,提升的地方並不算多。
尤其是軍中的一些弓弩,甚至可以用粗製濫造來形容,唐弩的特點,在於穿透能力強,往往能達到六七八步的殺傷距離,不過它的劣勢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極為笨重,同時發射緩慢,一張弩便是數十斤重,攜帶尤為不變,雖然也有其他的用途,可是對於神策軍的需求,卻是相差甚遠。
對於弓弩,秦少游第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諸葛弩,諸葛弩的事,秦少游也曾和楊務廉提起過。楊務廉對這諸葛弩,卻是頗多微詞,所謂的諸葛弩,無非就是一種連發弩罷了,射速確實快,不過並不輕便,而且射程相比其他弓弩,差了不少,精度自不必說。
可即便如此,楊務廉還是着手招募了一批人,開始着手改良。
如今顯然已經有了成果,楊務廉二話不說,便立即趕來報喜。
秦少游不由道:「什麼弓弩。」
「諸葛弩。」楊務廉篤定的道:「是個叫程欣的青年改良而成,這種手弩,改良了諸葛弩的許多弊端,殿下不妨去試試看。」
秦少游倒也不敢怠慢,忙是點頭,隨着楊務廉出了神策府,這一路上,楊務廉絮絮叨叨。
所謂的諸葛弩,其實有許多現實中的問題,諸葛弩所謂的連發,某種程度,其實和後世的自動步槍差不多,下頭有一個專門的箭夾,一根箭矢射畢,箭夾里的另一根箭矢,自動彈出來,引弦之後,可以連續發射。
一把諸葛弩,可以做到半盞茶功夫,連射八根箭,而尋常的手弩,能有兩三根就已是極限了。不過為了連發,其中最首要的問題卻是成本,想要箭夾里的箭矢能夠彈出,對於箭矢的粗細和長度都非常高,這就如後世的子彈,若是在一個自動步槍之中,九毫米地口徑步槍,裝填的子彈口徑卻是不一,有的多一毫米,有的少一毫米,彈夾中的子彈,便少不了要『卡殼』了。
所以的箭矢,都必須特製,而且必須做到精度相同,這對於三國時期的蜀國來說,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乃至於現在,要滿足這個條件也是難上加難,這不但要求制箭的弓箭技藝高超,還需要有一定的整合和管理的水平,因為一旦出現任何差錯,都可能讓諸葛手弩變成無用之物。
好在這一點,對於神策府來說,其實還勉強能做到,神策府已經有大量的工坊生產經驗,那種小作坊式的生產,變成了大規模的組織生產,工坊的質檢管理,還有管理水平,都已經積攢了足夠的經驗。
除此之外,因為箭矢的特製,這箭矢的製造成本,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許多,而這恰恰也是神策府負擔的起的原因,即便是現在的朝廷,想要供養一支手持諸葛弩的軍馬,發也吃力的很,而神策府,卻有足夠的錢糧去做這件事。
「殿下,那程欣,替換了許多的材料,尤其是弩身的木料和弓弦的用料,使得這弩的精度和射程提高之餘,還大大的減輕了重量,他們為了改良,幾乎尋找了一切可以替代的木料和牛筋,總算幸不辱命,前幾日,下官曾試了試,射程能達三百五十步之多,這個距離,已經遠超牛角弓了。」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