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九百七十八章看三國是有好處的_頁2
倒是原本要被楊嗣昌寄予主力用的秦地督師,鄭崇儉率人與左良玉會和,主力副將李國奇沒有入川隨左良玉會和。
畢竟,摸魚嘛,不想打仗的人,哪裏都有。
當然李國奇的藉口是「缺糧」,不足以支撐遠征。
左良玉當然把這些事都算在楊嗣昌的頭上,心中認為是楊嗣昌故意給他掣肘,更是憋着一口氣要打大勝仗。
楊嗣昌對於李國奇如此懂事,為了制衡左良玉,又暗示他說有本督師在,你將來可以取代左良玉。
這個大餅一下子就把他給砸迷湖過去了。
李國奇萬萬沒想到會有這種好事,因此對楊嗣昌越發的感激,要為他效死!
換源app】
楊嗣昌對於制衡左良玉的決斷,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張獻忠獲悉官軍後有兩路包抄,前有堵截。
他又見觀音岩頗為險峻,便聽從軍師潘獨鰲的判斷,入山據守。
人馬準備先擊潰追兵,以大勝之威再去攻佔夔門。
若是錘匪抓住機會襲擾重慶,那駐守夔門的官軍,還能有多少人堅守?
只要自己贏了,稍微放出點風聲,那些狗官軍說不準就降了。
對於這一次戰事的安排,張獻忠極為滿意,先前打的官軍大敗,這一次他們還不知死活,定要打疼他們。
徐以顯對於戰術安排上,倒是不如潘獨鰲擅長,但是在大勢分析上絕對吊打他的。
張獻忠部據此以逸待勞。
左良玉趕到山下時,張獻忠已經佔據觀音岩的山巔,乘高鼓譟,氣勢很盛。
旌旗招展,漫山遍野都是賊寇的模樣。
虛張聲勢的法子,倒是讓張獻忠玩的熘。
左良玉心中憋着一口氣,見張獻忠主動停下腳步等待也就罷了。
還他媽的敢上山以逸待勞?
他當即下馬披荊斬棘親自察看形勢,頓時大悟。
張獻忠這個沒讀過書的賊子,他也配與馬謖相提並論?
擺出如此陣勢,當真是天助我也!
左良玉當即分兵三路,圍攻張獻忠。
張獻忠自覺兵精將良,居高臨下打官軍那是手到擒來。
左良玉自己指揮二路,鄭崇儉指揮劉國能一路,下令各軍聽鼓聲而上。
戰鼓響起,左軍羊裝沖中路、右路,鄭崇儉派人從左路羊裝夾擊。
實則是徹底的圍困此處。
面對官軍的試探性攻擊,張獻忠的軍隊堅守不動。
對於自己麾下訓練如此有序,遇敵不亂陣腳,反倒泰然自若,張獻忠極為滿意。
這證明在谷城的時候,他的訓練沒有白做。
對於官軍的圍剿,以張獻忠為首的反賊頭目們,皆是樂觀的很。
可左良玉卻是穩坐釣魚台了。
待到鄭崇儉聽到胸無點墨的左良玉,也能學習三國演義的謀略時,感到極為震驚。
縱然劉國能是個舉人,也沒有想到張獻忠的處境竟然與馬謖是一模一樣的。
對於眾人震驚的神色,左良玉極為得意。
咱看不懂孫子兵法,可三國演義還是聽人講過的。
那多通俗易懂啊!
於是官軍就老老實實的執行左良玉的策略,圍困觀音岩,斷絕與外邊的聯繫,且不讓山上賊寇獲得水源。
頭一天的圍困,張獻忠等人頗為得意,想着第二天繼續打擊官軍的士氣,然後乘勝追殺下去,大破官軍。
奈何第二天,官軍根本就不攻山頭,開始挖掘壕溝,一副要防止他們逃脫的樣子。
張獻忠雖然心中有所疑慮,但潘獨鰲說官軍可能是在等着援軍到來。
希望大王能夠再派信使去與錘匪溝通,說兩方合夥,前後夾擊拿下重慶。
張獻忠應了,也派出使者。
但是使者有沒有把書信送到錘匪那裏,張獻忠不清楚。
因為官軍的圍困時日太久了,就硬拖着。
只要山上有人下來,不是來投降的,全都搞死,根本就不給你聯絡錘匪的機會。
長久的圍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