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小兒止啼_頁3
了,下一個繼任者,對於他們這些漢族大臣是怎麼樣的對待,誰心裏都打鼓。
但是滿清的高層們這些日子可是劍拔弩張,許多人都在暗中串聯,為了自己今後的榮華富貴,絕不能退步。
在解決問題的關鍵時刻,諸王會議上,代善主動提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
這是儘快結束不安定局面的有利舉動。
不料豪格不知道被誰給灌了迷魂湯,想着來個三次三讓,他當眾自謙退讓。
結果如此愚蠢的做派,讓兩黃旗等支持他的大臣大為失望。
都什麼時候了,你不抓緊上位搞這齣?
真以為你有爹那種控場的本事?
而多爾袞一方態度毫不動搖,正是打蛇隨棍上,你不當正好由多爾袞當。
但是兩黃旗的大臣們不樂意!
多爾袞當政,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還就更成了對戰錘匪的炮灰。
雙方劍拔弩張,一副要死就死,大不了廝殺一陣。
代善不得已退而堅持兩黃旗大臣「立皇子」的倡言。
雙方意見仍不能統一,兩黃旗大臣佩箭而前,再一次以武力要挾,非立皇子不可。
氣氛十分緊張之時,代善表示「老不予知」朝政,退出會場,濟爾哈朗也隨之退出。
第三方中立勢力退出。
剩下的三對二,實力差不多。
總而言之,誰也不能火併當場,畢竟皇上的屍體還停着沒下葬呢。
那就更有理由斬殺某一方勢力。
代善此舉並非真心「老不予政」,而是支持兩黃旗大臣向對方施加壓力的一種暗示。
故而多爾袞見無法再堅持,力求穩妥,絕不能在阿巴泰戰死消息,十萬人馬無法回來的消息徹底爆發之前,又來一次火併。
那當這個皇帝也就沒什麼必要了,完全是給賀今朝平定遼東做了嫁衣。
多爾袞便機智地提出立福臨的折衷方案,代善也就不再堅持,大家宣誓擁立福臨繼統。
但多爾袞並非真心相讓,只是調和矛盾的一種高明策略。
雖然表面上都各安其位,實際上鬥爭並未結束。
阿達禮等人還在為多爾袞「正大位」積極奔走,兩次爭取代善的支持時,代善先是教訓他勿要再生他意,後更明確警告他禍必立至,並親自將他倆的陰謀活動告發。
阿達禮的活動絕非孤立的、偶然的行動,必然受多爾袞的操縱和指使。
代善揭發就等於揭露多爾袞,等於將多爾袞一軍,看他如何表態。
不想多爾袞心狠手辣,為了保全自己,不惜犧牲同黨,連夜阿達禮及其家屬全部逮捕處死,殺人滅口,這是代善始料所不
及的,代善在鬥爭才智上不及多爾袞。
但無論如何,這一舉動對多爾袞卻是個打擊,粉碎了他的政變企圖以及自斷臂膀。
誰都清楚阿達禮背後的主子是誰,可是給多爾袞幹活,稍有不慎便是掉腦袋的事。
多鐸也未曾想他胞兄會如此果斷,狠辣。
無論是誰,都在極力避免清廷內部爆發出一次更大的內亂。
六歲的福臨繼帝位,改元順治,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
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
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
但是濟爾哈朗諭諸大臣,凡事先向睿親王多爾袞上報,書名也以多爾袞為先。
面對即將到來的應對,濟爾哈朗也並無太多的想法,就讓多爾袞頭疼去吧,更何況做的越多,越容易出錯,將來有的是機會清算。
隨着爭奪帝位的結束,皇太極下葬後。
阿巴泰兵敗山東的消息終究是瞞不住的,陸陸續續有散兵逃回來盛京,訴說着錘匪的兇狠。
滿清遼東軍民大震,對於錘匪這兩個字都不敢輕易提及,甚至都拿來嚇唬小孩子。
當然,錘匪大發神威的消息讓旗丁們如此害怕,還不是他們將來要上戰場,以及從戰場上退下來的那些殘廢士卒的例子在。
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