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現實與理想之別_頁2
更新:04-23 14:49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門慘案的主人,名叫邊讓。這個邊讓,是個文人,官至九江太守,任內十分親民,威望超大。
;;;賢士邊讓一族200餘口慘遭曹操屠戮的消息一經傳開,天下震怒。作為邊讓的好友,陳宮自然恨得牙根痒痒。趁着曹操忙於東進徐州,陳宮專程前往曹操的好友張邈處,以曹操是個殺人不問出處的傢伙,跟着他決沒有好下場的理由,勸導張邈反水。張邈與邊讓也曾有過交請,聽罷陳宮介紹的曹操為人,覺得曹操這廝,確實太過殘忍、自私,於是聽從陳宮,聯合呂布,舉起了反叛曹操的大旗。
;;;史載,張邈的反叛,不僅造成曹操損失了一大片」革命根據地」,而且讓曹操嘗到了諍友反水的滋味。好在曹操還有類似荀彧等幾個死心塌地的追隨者,他們以誓死不降的態度,抵禦呂布、張邈的數次進攻,從而為曹操保全了三座雖然不大,但足可東山再起的小城。
;;;公元198年,陳宮與呂布,同時被曹軍俘於下邳。溢死呂布後,念及當年救命之恩的曹操,流淚請求陳宮出仕,效力於己。決意赴死的陳宮堅拒。無可奈何之下,曹操依了陳宮,給予厚葬並一直優待陳宮家人。
;;;竊從為,陳琳是個現實主義者,陳官是個理想主義者。現實主義者奉行的是隨遇而安,理想主義者追求的是寧為玉碎。基於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因此我就不敢在這裏,妄議陳琳與陳宮的人品優劣了。
;;;;;;;公元200年初夏,雄居北方的霸主袁紹,決定出兵討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大家知道,古時兩軍交戰,首開戰端的一方,往往要找個理由,以代表正義。注意,這裏說的是」首開戰端」。如果開戰後再打第二仗、第三仗,甚至是第n仗,那麼不僅不用再找理由,而且還可以使用偷襲、奇襲、突襲等手段,」攻其不備」於對方。
;;;開戰理由既可大,也可小。比如當年曹操攻打徐州,所持理由就是」陶謙部下殺了我的父親,我得報殺父之仇」。大家聽了,覺得有理,就予同情,甚至是支持曹操了。又比如諸葛亮六出祈山,出戰的理由是」匤扶漢室」,眾人一聽,就知道另一方定是做了有忤國統的事了。
;;;言歸正傳。話說準備討伐曹操的袁紹,吩咐秘書陳琳,擬寫一篇」討曹檄文」。這個陳琳,曾為大將軍何進的主簿,何進死於宦官之手不久,董早即虐洛陽。陳琳遂避難至袁紹處。袁紹與陳琳同為何進部下,自然知道陳琳的文才,故而將其納為秘書使用。史載,」紹軍之文,多出其手。」
;;;陳琳寫的那篇」討曹檄文」,題目全稱是《為袁紹檄豫州文》。因於此文觀點鮮明,文句洗鍊,結構嚴謹,故而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將其譽為」批罵之精闢,論罪之盡底」的範文。如果讀者對這篇」討曹檄文」有興趣的話,不妨找本《三國演義》,拜讀一下原文。說句實在話,相對於時下多數文痞,習慣以」為了」開頭,中間綴滿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分段式的灌水文章,陳琳寫的那篇《討曹檄文》,絕對ok!
;;;《討曹檄文》一經公佈,作者陳琳所得到的名望,遠遠超過文章本身。那個時候沒有廣播、電視、手機等載體,信息輸送,除了口口相傳外,就是通過有限的印刷文本轉發。據說正版的《討曹檄文》送到許都時,正被頭風病弄得苦不堪言的曹操,吩咐手下讀給他聽,聽着聽着,曹操毛骨悚然,強忍着怒火聽完全文後,方才發現自己的頭風病,竟然被這篇文章氣得不見蹤影!
;;;官渡之戰,最後以曹操完敗袁紹而落下帷幕。袁紹在這一戰中,不僅損失了十萬精銳部隊,更主要的是傷了元氣。那些追隨袁紹的武將文官,死的死,跑的跑,跑不了的,就當了俘虜。這些俘虜中,也有寧死不降的,比如謀士審配、沮授等。作為俘虜之一的陳琳,因於寫過那麼一篇」討曹檄文」,就被特地押到曹操面前,聽憑發落。作為勝利方的曹操,自然想要戲弄一番陳琳,以其出口惡氣。於是他勒令陳琳,當着自己的面,重讀一遍《討曹檄文》。這個陳琳,深知自己必死無疑,因此也就無所畏懼,即棄版稿,然後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完完整整地背誦了一遍《討曹檄文》。
;;;曹操聽罷,感到《討曹檄文》,不僅沒有第一次聽時那麼」礙耳」了,反而覺得這篇文章,文采太過飛揚了。於是也就滋了愛才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