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第564章 古今結合追源流,雄才大略固始汗
衛拉特蒙古部落聯盟究竟有哪些部落?和碩特汗國究竟怎麼冒出來的?
這類關於西域的問題,僅靠從大明這邊軍情機構搜集的情報,根本找不出答案。讀字閣 m.duzige.com
朱媺娖是結合後世找到的諸多相關資料,才弄清楚西域這些「鄰居」來歷與成分的。
說起來,和碩特汗國的前身和碩特部也屬於衛拉特聯盟,但又與衛拉特聯盟其他主要部落有很大區別。
這就涉及到衛拉特部落聯盟的來源問題了。
衛拉特其實是後世清朝根據當地語言音譯的名詞,有時又稱厄魯特。在大明這邊,衛拉特聯盟有個大明人很熟悉的稱呼——瓦刺!
關於瓦刺最早的記錄是,唐朝時其便在八河地區(葉尼塞河)遊牧,已然是由眾多部落組成的聯盟,唐朝稱之為瓦爾刺噶。
唐朝強大時曾多次讓瓦刺歸附,但未能成功;瓦刺也曾多次攻打歸附唐朝的西域西北方眾部落,同樣沒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元朝時瓦刺開始南下,定居於阿爾泰山山麓及色楞格河流域,並在之後的歲月里繼續南下,逐漸成為以准格爾盆地為中心的天山北方部落聯盟。
其時,元朝稱之為斡亦刺,漢文文獻中也有斡亦刺惕、外刺等稱呼,其實都是音譯,到後來大明也就跟着音譯為瓦刺了。
因為瓦刺當時並不弱,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起,就採用聯姻政策籠絡,所以瓦刺始終認為其和蒙古是並列的關係,而非蒙古的一部分。
之後,元朝滅亡,北元難以統治整個大草原,瓦刺便真正強盛起來。
在永樂年間,成祖曾統兵北征漠西蒙古,打得瓦刺向大明內附稱臣。
可惜經歷仁宣之治後,大明軍事實力明顯衰弱,瓦刺趁機又一次做大,進而抓住機會,有了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戰。
因為是部落聯盟,瓦刺雖然屢經興衰,但始終存在着,只不過其內部核心部落偶有變化而已。
到了明末時期,其內部承自元朝的四大部(萬戶)只剩下三個,即准格爾(又稱綽羅斯)、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這裏面的准格爾部、土爾扈特部在後世都是相當有名的,可見其部落生命力之強。
和碩特部祖先最早卻是在漠北及貝加爾湖西南一帶遊牧,其部落首領則是明初兀良哈三衛(朵顏、泰寧、福余)中福余衛首領,而福余衛首領祖先則可追溯到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兒。
大明仁宣時期起,軍事實力明顯衰落,韃靼(北元)勢力膨脹,逼得兀良哈三衛從原來的駐地不斷南遷。
(三衛最初在大興安嶺東南,今黑龍江西部一帶,位於最北的福余衛大概在如今的嫩江下游。)
在這個過程中,朵顏衛、泰寧衛最終被韃靼吞併(其實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叛明投韃靼),福余衛則被迫南遷到廣寧衛以北,遼河上游一帶。
到了明朝中期,福余衛還是科爾沁蒙古吞併。
和碩特部祖先則是在福余衛南遷過程中,因爭奪汗位失敗,分產不均,而脫離的福余汗次子烏魯克特穆爾。
其人帶領小部分福余衛部眾西遷,投奔了瓦刺盟主准格爾部首領脫歡,被賜名和碩特。並取得脫歡女兒,稱為其女婿。
由此,和碩特才成為瓦刺聯盟的一個部落,並在今後百年中不斷發展壯大。
先是成為瓦刺四大核心部落之一,到了萬曆後期,和碩特部勢力更是隱約超過准格爾部,被瓦刺諸部落推舉為新盟主。
不過准格爾部並不服——因准格爾部於和碩特有恩,當時的首領,也即是固始汗的祖父不願意與准格爾部兵戎相見,便提議兩部皆為盟主,共治瓦刺聯盟。
瓦刺由此有了分裂趨勢。
不過,之後的幾十年,和碩特部為了緩解內部矛盾,聯合葉爾羌汗國,吞併了吐魯番及由原關西七衛所衍化的赤不刺部。
到了明末時期,輪到固始汗出場了。
此人經歷稱得上傳奇——他本非和碩特汗位繼承者,少年時期單騎去化解瓦刺與青海北部喀爾喀蒙古的衝突,得黃教活佛與喀爾喀諸部落增「大國師」稱號,這也是他後來被稱為固始汗的緣由(國師汗音譯)。
後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