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652 第一百七十三章 接戰_頁2
更新:07-24 15:47 作者:勝者即正義 分類:軍事小說
息被岳樂快馬送到武昌城內,城內那些不和諧的聲音也隨即平息。
畢竟,這份不到兩天時間就從南安送到武昌的軍報可不止是一份軍報,更是西南戰場實際上的最高指揮者,滿洲親王岳樂支持洪承疇的一種表現。
雖然固守武昌城是岳樂和洪承疇的原定計劃,但每當局勢有了新的變化之時,總會有不一樣的聲音發出來,這些都會給洪承疇帶來不小的壓力。
而順治皇帝雖然一貫支持洪承疇,但畢竟遠在北京,鞭長莫及。在西南,最終還是得益於岳樂的鼎力相助,洪承疇才壓制住了以屯齊為首的八旗激進派。
當然,「固守」雖然叫做「固守」
,但若是只有守城,沒有出城反擊,那城內大軍的士氣將會肉眼可見的衰落,要是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那就不可避免的,就要有人去領孫可望的封賞了。
這打仗,人心和士氣這些看起來虛無縹緲的東西,有時候反而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守城雖然是守城,但若無出擊,便不是成功的守城了。
而隨着殿前軍大營落成,孫可望的重心重新放到了武昌城上,明清雙方迅速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不過,由於洪承疇的焦土策略得以完全落實,殿前軍製作攻城器械需要從更遠的地方取材,製作周期被大大延長,所需的人力,消耗的草料糧食更是大大增加。加之武昌城城高牆厚,溝深河寬,攻城所需的器械久久都未能完備,孫可望攻城的進度不可避免的,被大大拖延了。
不過,明清戰爭來到了這個時候,就算以清軍入關開始算,也已經是第十個年頭了,堅城的攻守周期早已經被卷到了以年為周期,殿前軍諸將雖然因為紮營,製造器械的延遲而有些氣餒,士氣不復當初,但這樣的延遲也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而且,這個時候,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都早已經習慣了數以月計,年計的消耗戰。大西軍中沒有任何人想過武昌城可以一戰而下,清軍中也沒有人想過可以輕易擊退面前的明軍。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場大戰現在才算真正的開始,之前的那些交戰甚至只能算是大戰開始的前哨戰,大家都還有充足耐心。
至於孫可望和洪承疇這兩個大軍主帥,此時也都是不時蒞臨前線觀察巡視,或監督檢閱大軍,鼓舞人心,或登城觀望,在城牆巡視安撫軍心。
而隨着時間的進一步流逝,明清雙方在城下的小規模交戰互有勝負,善乏可陳。
又等了八日,孫可望大軍的攻城器械才終於打造完成。
第二日清晨,孫可望親自指揮,近五萬大軍,六萬餘民夫,總計十一二萬人馬在城牆南面,東面擺開陣勢,準備攻城的時候,這場大戰才算真正開始了。
洪承疇和屯齊分別率領城內的漢滿主要將領登上了城牆,城門瓮城之內,城牆之上,近萬清軍士兵也早就躍躍欲試。
「督師,南門這邊是此次明軍的攻城主力,以偽明鞏昌王為主將,其麾下有近三萬戰兵,騎兵有六千以上,還有助戰民夫三萬……」
在原本歷史上達成了七易其主,便是呂布這個三姓家奴也自嘆不如,外號「賽呂布」的王輔臣指着城下白文選的認旗道。
「明軍準備了如此多日,此次更是動員了城外可用的所有兵馬,大半民夫,孫可望還親自坐鎮,恐怕此次進攻不只是要試探那麼簡單。」
洪承疇聽罷,微微蹙眉,還沒等他言語,屯齊便又搶先一步,冷笑道:「就憑這點人,這點攻城器械,孫可望也想攻城?他怕不是贏了幾場仗,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真以為自己親自坐鎮就能有用?」
屯齊被孫可望封了個「遼王」,還恩准他屆時可以回到赫圖阿拉城養老,這個時候還在氣惱。
「王輔臣,城東是何人的隊伍,何人為主將?」
王輔臣聽到屯齊點名問他話也不敢耽擱,隨即轉身朝向了對方,低頭弓腰抱拳道:
「回大將軍的話,城東是賀字大旗,根據之前收集到的軍情,應該是孫可望麾下的另一位悍將賀九儀。看他目前在城東擺開的陣勢,似乎也要一舉拿下武昌城的意思。」
「城內準備得如何了?可都是按照之前商議好的計劃進行?」洪承疇忽然看向了王輔臣身旁的李本深,幽幽地問道,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