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監獄的男管教 第1058章 次聲波_頁2
更新:03-21 01:13 作者:總經理秘書 分類:都市小說
單。一個形象越接近於人類,我們就會越喜歡他,就像卡通漫畫塑造的漫畫人物,機器貓這一類。然而當這種接近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時,我們的好感就會突然逆轉為負值,隨着相似度的進一步增加,我們就又開始慢慢喜歡了,這就是「恐怖谷」理論。想想一個身穿白裙的小女孩,一個人蹲在小巷盡頭,路燈光線很暗,你慢慢走近,發現她濕漉漉的頭髮滴濕了一地,你拍拍她的肩,她緩慢呆滯地抬起頭,向你投來悽厲的眼神。這時候你就該打冷顫了,你以為這是個孩子,可是她的表現卻不像個孩子,雖然你不一定立馬聯想到鬼,但也會禁不住起一身雞皮疙瘩。這就是一種類似於認知失調的反應。也就是說,當仿人類形象的外表和動
作接近於人類、又不完美擬合時,觀察者就會產生反感心理,而鬼魂、殭屍、假肢正是讓人好感度降到谷底的形象。東施效顰也是這個道理,模仿不像反而讓我們反感,所幸還只是讓人反感還沒覺得恐怖。」
我想想,的確如此。
柳智慧問:「說到這裏,你還是不明白,人看了一些鬼怪的電影,離開熒幕後,為什麼還會把這種恐懼心理衍伸到現實生活中,以至於不敢關燈睡覺呢?怕鬼其實是人類的本能。m國阿肯色大學的心理學家傑西·貝林讓4到12歲的孩子看了一出木偶劇:一隻迷路的小老鼠,又餓又困,被一條鱷魚發現,殘忍地吃掉了。接着,傑西·貝林問了孩子們一些問題,比如飢餓的小老鼠還需要吃東西嗎?大腦還工作嗎?小老鼠還愛它媽媽嗎?孩子們都知道死後的小老鼠已經不需要吃東西了,可是它還會感到飢餓;大一點的孩子明白小老鼠的大腦已經停止工作了,但也認為小老鼠還愛着媽媽。有趣的是,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是相信,即使死了,小老鼠的各項心理活動也還在繼續。這讓傑西·貝林覺得,把生理和心理分開的身心二元論似乎是一種本能,是大腦默認的認知系統,相反,認識到人死後不再有心理功能才是後天習得的。也就是說,人在本能上是相信有鬼的。這種分離的認知系統為我們的超自然信仰提供了基礎。然而,按照傑西·貝林的觀點,我們應該會隨着後天習得的認識的增長對鬼怪建立一套免疫系統;所以,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不相信有鬼阻止不了你怕鬼。」
我問道:「那雷桃花遇見的鬼,怎麼解釋呢,一次窗戶上的長髮女人,一次在房間裏看到的長髮女人?這是她父親死後,她自己想太多產生的幻覺?」
柳智慧說:「幻覺是肯定的,但產生幻覺,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
我問:「什麼特定的環境條件。」
柳智慧說:「並不只是雷桃花,世上很多人都見過鬼,不僅國內,還有國外,很多現象,還不能用科學來解釋,但雷桃花遇到的,有可能就是次聲波在調戲她。」
我聽得一知半解:「什麼玩意是次聲波。」
柳智慧說道:「1890年,一艘名叫「馬爾波羅號」帆船在從新西蘭駛往英國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蹤了。20年後,人們在火地島海岸邊發現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東西都原封未動,完好如初。船長航海日記的字跡仍然依稀可辨;就連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員,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當年在崗時的「姿勢」;1948年初,一艘荷蘭貨船在通過馬六甲海峽時,一場風暴過後,全船海員莫名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鮑拉得利山洞入口,3名旅遊者齊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上述慘案,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普遍關注,其中不少人還對船員的遇難原因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船員們是怎麼死的?是死於天火或是雷擊的嗎?不是,因為船上沒有絲毫燃燒的痕跡;遇難者遺骸上沒有看到死前打鬥的跡象;船上當時貯存着足夠的食物和淡水。檢驗的結果是:在所有遇難者身上,都沒有找到任何傷痕,也不存在中毒跡象。法醫的解剖報告表明,死者生前個個都很健壯。經過反覆調查,終於弄清了製造上述慘案的「兇手」,是一種為人們所不很了解的次聲聲波。頻率小於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在自然界中,波浪擊岸、水中漩渦、空中湍流、龍捲風、磁暴、極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聲波的發生。在人類活動中,諸如核爆炸、導彈飛行、火炮發射、輪船航行、汽車爭馳、高樓和大橋搖晃,甚至像鼓風機、攪拌機、擴音喇叭等在發聲的同時也都能產生次聲波。次聲波的特點是來源廣、傳播遠、能夠繞過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