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知者 個人心得番外:道·德·易·禮_頁2
更新:09-14 22:38 作者:魔性滄月 分類:女生小說
。
一個人覺得一塊石頭像老虎,另一個人可能就覺得像豹子,過一段時間裂開了,有人又叫它開花饅頭岩。
某個東西可以有永恆的名字嗎?不可能,某個概念會是永遠正確的嘛?不可能。
牛頓奠定了力學,覺得自己找到了真理,之後又被推翻。
千克的定義改了又改,太陽系行星的數量也因定義而變,這些變化就是『易』,是道的理。
就像《信息全知者》裏,我就寫過雲鬼的視野和人類不一樣。人類覺得大地是個球,但是雲鬼覺得大地是放射電弧,仿佛烈火。
所以老子對『地』的概念,指的是本質,不是土地本身。
知識會不斷改變,會被淘汰,會更新,但智慧不會,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是智慧,而非知識。
任何行為,其實沒有對錯,只有應不應該。
名字、象徵物什麼的都是虛擬的,都是人定義的,世事一切都在變化,只有本質的東西不變。
其本質的變化永遠在那,可名狀,也不可名狀。說什麼都對,說什麼都不對。
這既是太極,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大道萬變而中庸,無情而又至情。
這即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這裏有個題外話,我為何要這麼斷句,純粹是我覺得這樣更合理,比較像老子的排版。
因為聯繫上下文,他後面寫的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都是『有』、『無』的對稱排比。
那麼前面開頭,就也應該是道可、道非,名可、名非,這種排比啊。
相比起來,現在主流的斷句很彆扭,「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長久的道。
同一句話里,前面一個道字,指的是名詞,後面一個道字,指的又是動詞了。感覺和後文不匹配。畢竟道德經通篇,道這個字,只用來指代過那自然之母。
搞得好像老子他老人家,故意往晦澀的方向說似的,其實老子一直都是儘量往簡單的方向說的。
當然,這和我斷句的意思是一樣的,內含基本沒變,所以也就無所謂了,你們信哪種都行,這就是大道無形,天無常勢。
我甚至都懷疑老子在這裏玩了個花活,當真微言大義,這句話怎麼斷句,意思都差不多……本質是一樣的,着實厲害!
哪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麼斷句也可以!(定義的概念,一定不是長久的概念,定義的名字,一定不是長久的名字)。
這太牛逼了……讓人無法曲解他的意思。
回歸正題,道就是道,自古有之,一切之處,萬物之源。老子只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嘗試描述一下。
即便如此,老子也在開篇就告訴大家:我說的其實也不是道。
等於什麼呢,等於他寫了篇論文,開頭就告訴大家:你們看歸看,我說的不用太當真。
這就是道家聖賢的境界。
願意相信老子的,奉為圭臬,不願相信老子的,看個樂子。
其實這種思想,早已融入到了我們的骨子裏:不爭、無為。
注意,不是永遠不爭,不是永遠無為。只知道一味的無為,那不是無為,那是死人。
一味的無為,本身就違背了道德經所傳遞的概念,本身就違背了道,違背了易理。
要變化,要靈活,要因勢利導。水就是最懂得因勢利導的東西,所以老子才說上善若水。他沒有說上善若不動!
原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什麼都可以不做,什麼都能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該做就做,不該做的不做。
不做多餘的事,為所當為。
不可為的事,絕不做。
當為之事,一定要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才是正統的道之思想。它在做與不做之間,是為與不為的融合體,是太極。
左右搖擺,上下求索,但不是牆頭草,而是個波浪線,是【~】的。倒了的s,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