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親王 第088章一將無能_頁2

更新:11-22 06:39 作者:名門傳說 分類:軍事小說

    提督大人笑得很是神秘,又帶着些詭異。但僅有四名護衛相隨的金道三在疑惑之餘,也只有耐心的等待。

    8月中旬,在日軍優勢兵力的逼迫下,葉志超棄守公州,退至平壤。同時接到朝廷的正式任命,由其總統在朝鮮各路清軍,而聶士成……在接到中堂大人一紙急令後,憤而回國。在其後數月直至甲午戰爭結束,李鴻章都對其避而不見,賦閒棄用,直到……載洵授命出任南洋練兵大臣,以十門大炮的代價,為其「贖身」,鐵血將軍聶士成才得以再度出山……

    但憑心而論,清軍在平壤的敗局,從李鴻章選擇聽信葉志超偽造的戰報並任命其為「總統」時,便已註定。

    8月31日,葉志超電告李鴻章,主張「俟兵齊秋收後合力前進」,李鴻章竟認為是「老成之見」。直到朝鮮平安道監司閔丙奭電告日軍正向平壤撲來,李鴻章才意識到事態嚴重性,急電葉志超「預備進佔」,光緒帝也對葉志超很不悅,下旨要平壤清軍「不得以兵未全到,束手以待敵人之攻,而於敵之分兵修道,聽其自由往來,不思半濟而擊之術也」。

    一個無能的將軍,一個是紙上談兵的指揮官,再加上只憑熱血胡亂比劃的皇帝。清軍在平壤空有天時、地利、人和,卻沒有這將些優勢充分利用,反而出現了「始清兵渡江,我民爭簞壺迎饋,而乃肆盜掠,大失民望」等讓因軍紀敗壞,而讓朝鮮當地民眾寒心之事。

    反觀日軍在朝鮮的境遇,除了「所有地方之韓人見我軍則迴避逃匿」,被日軍強征來的朝鮮夫役,「皆懷畏怖,不肯服役,強使服役則中途逃竄,比比皆是。因此,北進各隊及元山支隊,其行進途中備嘗給養缺乏之苦。師團本隊除粗米飯外,副食毫無,僅以一匙之鹽,供數日之食」。

    就連被日本人擁立為王的朝鮮統治者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亦暗中向清軍傳遞情報,企圖裏應外合擊退日軍。再加上東學軍等朝鮮民眾武裝不斷的偷襲,日軍在朝鮮可謂步履唯艱。

    但就是這樣,在十天之內,日軍依然完成了對平壤的包圍。清軍主帥葉志超消極避戰,飛函各部皆退入城內,「堅匿平壤,龜縮不出」。

    9月13日,日軍完成了強攻平壤的戰前準備,元山支隊進至順安,切斷了清軍的退路。


    14日晨,元山、朔寧兩支隊齊攻北山,奉軍統領左寶貴親自督戰,與日軍血戰不退,卻因葉志超急功掣肘,無奈敗退,北山危急。

    彼時,清、日雙方兵力相差無幾,清軍為平壤戰役準備已久,物資充足。尤其是大同門江面浮橋、朱雀門、牡丹台等關鍵陣地皆在我手,若能將士同心,拼死相爭,鹿死誰手,尚未可定。

    只是……葉志超卻未戰先怯,「敵人乘勝大至,鋒芒正銳,我軍彈藥不齊,地勢不熟,不如各整隊伍暫退靉州,養精蓄銳,以圖後舉」。

    意思就是日軍太厲害,要棄平壤而逃。

    此話一出,「諸將依違參半」,大多數的清軍將領居然全不作聲,默認同之。惟有左寶貴痛斥:「敵人懸軍長驅,正宜出奇痛擊,使只輪弗返,不敢窺覦中原。朝廷設機器,養軍兵,每歲靡金錢數十萬,正為今日耳,若不戰而退,何以對朝鮮而報國家哉?大丈夫建業立功,在此一舉!至成敗利鈍,不遑計也。」

    左總兵慷慨陳詞,怒色形面,懇望葉志超「同心合力,共濟時艱」,更是派出親兵監視葉志超,以防其逃跑。

    統軍主帥,能混到葉志超這樣的,也真是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主帥失德,清軍只能各自為戰,更有心懷鬼胎者不計其數,可以說,清軍已經為自己的戰敗埋下了伏筆。

    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第一軍司令官山縣有朋大將於平壤之戰的前兩天到達漢城時,即向麾下的軍官們訓示:「萬一戰局極端困難,也絕不為敵人所生擒,寧可清白一死,以示日本男兒之氣節,保全日本男兒之名譽。」

    雖說,此言是為激勵前線將士,但實際上,多少也透露出日軍在戰前對於平壤戰役,也並無太大把握。平壤之戰的結果,正印證了那句「兩軍相逢勇者勝」的古語。

    「有此將領,有此軍紀,不敗亦難!淮軍……哼哼……」

    在接到清軍兵敗平壤,朝鮮全境失守的戰報之後,與李中堂的怒急吐血和光緒的驚慌失措不同,在淡水造船與台灣巡撫桂良一同巡視的



  
相關:    戰神狂飆  網遊之劍刃舞者  生生不滅  神級插班生  最強升級系統  
下面更火
搜"甲午親王"
360搜"甲午親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