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苦惱_頁2
更新:09-05 04:56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瀚,已經視張瀚為天,天子都得往後排幾位。
多半的人可以忠於大明也忠於張瀚,比如李國賓就是。
但當大明天子逼迫他們在大明和張瀚之間只能選擇一邊的時候,百分之百的人會選擇張瀚,張瀚施恩已久,和記欣欣向榮,所有人都感覺未來的前途大好,感情和事業加上家庭的存亡,沒有人會選擇大明。
天子可能以為和記之中會有變化,一旦和記與大明決裂可能會內亂,如果在兩年前張瀚強行攻明,可能真的會使內部混亂,現在,已經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了。
李國賓盯着佈滿斑駁陽光的屋頂,心中充滿着對前途的不確定感,但他深刻理解並可以確定,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算是真正拉開了序幕。在張瀚的預計之中,針對大明只有短短的三年到五年時間,然後是海洋,光是南洋加日本就是十幾個國家,海陸並進,還有外東北,俄羅斯人的地盤,西域,每一處地方都要擴張,想來就令人興奮,當然也有隱隱的擔憂。
這麼多的地盤,要打那麼多的仗,按常理來說每個新朝建立都會休養生息好幾十年,恢復國力和民力。
大明太祖開國之後休養了三十年,才有了永樂年間二十年的折騰,隋文帝休養了幾十年,被隋煬帝十幾年時間給敗光了家業。
張瀚開國之後就是要綿延二十年的戰事,李國賓心中不擔心也是假的,但他只是想了一小會兒,然後就入睡了。
和記之中,這等戰略大事都張瀚當家作主,別人只管跟隨就是了。
……
京師混亂的同時,一份密旨自京師德勝門而出,傳騎飛馳向大同而去。
說是密旨,但手續完全齊備,都給事中姚宗文上奏,請除奸逆張瀚,姚宗文在奏摺里言稱張瀚在新平堡圖謀不軌,多有悖逆之事,且與草原上的軍隊聯絡,時刻會攻打大明,誠為大明的心腹大患。
姚宗文建言朝廷立刻剪除奸逆,不要務虛名而失實利,張瀚圖謀不軌,不臣之心早就顯露,其回鄉隱居也是故作姿態而已,此等大奸大逆,不必等其露出形跡,朝廷應痛下決心,儘快拿捕至京師問罪,然後明正典刑云云。
除了奏請拿捕張瀚之外,姚宗文還建議查抄各地的和記商行,姚宗文的題本里寫的大義凜然,說和記商行多藏奸民,多行不法之事,勾結地方豪強漁肉鄉里,姚宗文自稱接到了很多告狀信,都是和記在各處橫行不法擾民殘民之事,這樣的奸臣爪牙,似扮良善商人,實則是張瀚圖謀大明的急先鋒,理應全部抄拿封鎖,對各處的和記商行中人,視罪行輕重不等而定罪,絕不可姑息寬貸。
姚宗文自己都知道,這份奏摺是從通政司送內閣,再由會極門送入大內,一旦抄發天下皆知,此後就算是徹底與和記站在了對面,如果和記得天下,別的官員能投降,姚宗文就只能跳河或上吊了,免得被抓起來斬首。
可姚宗文自有打算,首先他不覺得和記能得天下,大明皇基還很牢固,和記想得天下困難的很,最多是南北對峙,那還怕個鳥?
其次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和記的盤口那麼大,隨便抄抄就是幾百萬上千萬兩的財富,這才是姚宗文最為看重的東西,他一個都給事中,看起來權力不小,但這個身份在京師也不算什麼,進不了最核心的權貴圈子,姚宗文能一直攀附向上,主要原因就是捨得自己。象這種奏疏,愛惜羽毛的清流絕不會上,而且不會上奏的這麼狠辣陰毒,那些沒有品格的小臣,又不象姚宗文這個老資格的都給事中這麼有份量,至於閣部大臣,一個個奸狡似鬼,這種事是絕對不會出頭的。
姚宗文除了要好處之外,也是要洗脫自己閹黨的身份,果然奏摺從通政司到內閣,內閣票擬有些含糊,送入大內之後,皇帝直接御筆硃批,相當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此時的皇帝志得意滿,魏忠賢已經上路,並且被驚嚇後已經上吊死了,皇帝輕輕鬆鬆剪除了隱患,心情極好,簡直飄飄欲仙。
姚宗文奏疏一上,硃批一下,此人就頓時知道自己從此安全了!
不僅安全,還能等着分紅。
不過是一紙奏疏的事情,算得什麼大事?
而硃批也是着重要求保密,到天黑前,內閣和兵部得旨,着令他們安排新平堡方向抓捕張瀚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