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宋武功 第二十三章 泉州來使、稱藩於宋_頁2
更新:08-16 12:28 作者:夏侯皓月 分類:軍事小說
應了泉州使臣的請求。
黃禹錫恭敬地說:「下臣願泉南二州與宋國永結同盟,自此我泉南之地年年貢奉。」
趙匡胤隨即下了一道旨意,今夜在集英殿為泉州使臣設宴,史官在一旁記載今日之國事。
————————
快到日落時分,趙德昭急匆匆趕回了皇宮內苑。
此刻劉翰陪同黃禹錫走出紫宸殿,然後赴去集英殿赴宴。
黃禹錫走出門,遠遠便見到一個少年,一身全白色的錦衣,頭上別着玉簪,唇紅齒白,模樣甚是俊朗不凡,看上去一番英武之姿,能在皇宮禁地出入自由,又身着錦衣,觀其行,不受周圍拘束,想必即是當今大宋天子皇長子梁王殿下趙德昭了,據說他從小就才智無雙,今日一見,真希望能夠親眼一睹其風采。
與此同時趙德昭風塵僕僕地趕回皇宮,沒有換下便衣,走在往此處的路上,而他遠遠也見到了劉翰陪同一陌生官員,談笑風生,兩人正往自己對面走過來。
兩人間距離近了,在紫宸殿門口不遠處,趙德昭見到劉翰,然後問道:「劉寺丞,這位是?」
「回稟殿下,這位是管轄泉州與南州二州的清源軍節度使留使君手下,泉州別駕黃禹錫使君。」
趙德昭一番言語,噓寒問暖,道:「原來是泉州黃別駕,小王見過黃使君!黃使君是今日來的開封麼,不知黃使君習慣開封麼?」
黃禹錫恭敬地作揖道:「多謝梁王殿下的垂愛,下臣感激涕零,開封一切皆好,如今下臣出使宋國,以為我泉南二州願意內附宋國,從此泉南二州年年上貢,願為大宋永結友誼。誠然,下臣所願,節度使所願,泉南之百姓所願,兩國之願景。」
趙德昭聽得入神,忽然記起來建隆元年,泉州留從效遣派使臣前往開封,希望年年上貢朝廷,今日所見,想必歷史也驗證了此事。
不過對於泉州,趙德昭記得泉州水深港灣,海岸線蜿蜒曲折,有泉州灣、湄洲灣、深滬灣、圍頭灣四個港灣,深水良港多,乃是天然良港,被馬可波羅譽為「第一大港」。而且乃是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地,唐中後期,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受阻,乃至加上同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已轉到南方。
而海路運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主通道。特別是宋朝商業科技高度發展,指南針和水密封艙等航海技術的發明和之前牽星術、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識的積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對海洋貿易熱忱,使海上絲綢之路達到空前繁盛。
若是此刻趁着泉南內附大宋,趙德昭可以趁機提出在泉州重新開闢一個市舶司,直接受中央之管轄,但是利益問題是擺在泉南與大宋之間的一道障礙,除非讓泉南獲利多一點,留從效方才答應。
不過這件事情得去一試,究竟如何,後文不得知,只是不知道會不會讓留從效擔心,大宋以金錢之利,奪其權,最終讓泉南真正併入大宋的版圖。
而歷史上,太平興國三年(978),宋復滅吳越,至此,泉、南【漳】二州正式順歸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納入宋朝版圖。
然今日之事,實乃國事一樁,依此事應與朝中幾位宰輔,乃至自己的爹爹商議一番,再做決定。
而泉州港口人多,形形色色的民族、種族,飲食文化不同,不僅要滿足泉州本地居民消費,而且要滿足外來各國商人的餐飲及住宿消費。
這就需要趙德昭旗下的酒樓出馬了,利用豐富的物產,兼容中外烹飪特長,三世共存的趙德昭知道風味獨特的閩南菜流派。再加上泉州風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遺風,又有創新的內容
如若不然,開闢市舶司不行,他就打算在泉州當地開設一家廣味酒樓,以此慢慢滲透東南。用飲食文化來到達他的目的。
所以他忽然間就想起不若詢問黃禹錫一些關於泉州民風民俗、物產糧食,乃是泉州港口之事。
於是乎趙德昭旁敲側擊道:「黃使君,聽聞泉州此地外夷居多,小王嘗聞有一些崑崙奴,全身皆黑,力大無窮,黑髮黑面,塌鼻樑,而泉州遍佈種植刺桐等大樹,泉州港口即稱呼『刺桐港』,不但城郊東湖常有游宴歌舞,南安雲台山下還建有常設性歌舞院館。教派眾多,佛道儒並存,更有海外宗教來之,遺蹟頗多。西晉年間至安史之亂(280年左右)中原發生五胡亂華,河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