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宋末稱雄 第12章 權傾朝野
「大觀二年正月,我這麼簡簡單單的成為郡王了?」
趙構看着母親手中的聖旨,還是有些不太相信,他這麼簡簡單單的就封為郡王,還是廣平郡王。愣了半晌,趙構呆如木雞的傻愣着跪在原地,神情恍惚,心裏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按照歷史軌跡,趙構也是這個時候成為郡王,也沒有多做解釋,隻言片語的一筆帶過,情不自禁的想道:「難道加封郡王就這麼簡單?」
實際上,這一切並非趙構想得那麼簡單。若非他有感而發,吟誦一篇詩句,恰逢其會宋徽宗趙佶聽見,也不會得到趙佶的喜愛。雖然趙構出生天有異象,宋徽宗趙佶對他也是疼愛有加,也不會如此簡單地加封郡王,還未滿周歲的情況。
既然趙構被封為廣平郡王,本着既來之則安之的性格,他也沒有過多的糾結,仍然如同昔日一樣在歷史書中找尋救國之法。最後,趙構更是查找了各個朝代的行政之法,期許能夠找到救國之法。
時光飛逝,趙構的年齡也有三歲了。如今的趙構早已將各朝代的史書翻遍了,又博覽群書,依舊是一無所獲,唯一收穫到的是知識增長了不少,以及對歷史中的一些明君聖主的評價,比之後世流傳的書籍要好很多。
歷史上出現了數次書籍災難,首次是發生在秦朝,最後幾次全部都發生在清朝時期。雖然康乾盛世,也讓一些文學名著,史書記載等全部都焚毀了。故而,後世流傳的書籍並不全。因此,趙構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大觀三年,即公元1110年。宋徽宗趙佶在登基前幾年政治舉措還算是一位明君,自從蔡京從右相升為左相後,又深受趙佶的寵信。在蔡京的勸說下,宋徽宗趙佶的政績開始出現混亂的局面,不理朝政,終日沉迷於書畫之中,還自得其樂。
年僅三歲的趙構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這一切他都無法改變什麼,勢單力薄。畢竟,他只不過是郡王,年紀尚幼,也無法得到趙佶的重視。即使趙構有心,趙佶也無意。趙構知道大宋羸弱是從此時開始的,他心急如焚,唯有嘆息不已。
元符三年正月,即公元1100年,年僅25歲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張依禮、律,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否則當立長弟申王趙佖。只因宋太祖趙匡胤傳位於其弟,以致於後來的大宋皇上死後,沒有子嗣的話,就傳位於兄弟。
只不過,那個時候朝中大權全部都在宋神宗的皇上,也就是向太后的手中,她把持朝政,又沒有子嗣。神宗的子嗣全部都是其他妃嬪所生,與她沒有關係。因此,排除有眼患的趙佖後,她主張立哲宗次弟端王趙佶為皇上。
然而,章惇固執的認為趙佶行為舉止輕佻,難以擔當大事,不可成為一國之君。向太后氣憤不已,怒氣沖沖地借用宋神宗的話,駁斥眾人:「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
之後,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人的支持下,毅然決然的立趙佶為帝。只因,趙佶那個時候唯唯諾諾,向太后看來非常的掌控。數日後,宋徽宗即位,向太后仍有把持朝政,不予還政。
並且,向太后在宋神宗在世時,就是守舊派。當她把持朝政後,就立即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為執政,不久又升任右相。至於,王安石變法時的支持者,以及在皇位之爭時,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受攻擊,蔡卞首先被貶任知府。
同時,向太后還恢復被貶逐的守舊派官員的名位,守舊派官員接二連三的相繼上台。當年七月,向太后就還政於宋徽宗趙佶。宋徽宗喜好文藝,不代表他真的什麼不在乎,尤其是左相章惇那日所言,讓他記恨了一輩子。
宋徽宗趙佶即位後不久,直接廢除了左相章惇的相位,任命自己的親信韓忠彥為左相,曾布升任右相。當時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也有官員認為元祐、紹聖均有失誤,應該消除偏見,調和矛盾。
次年,改為建中靖國,意思是中和兩派之間的矛盾,也表達出宋徽宗一心為民的思想。但是,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鄧洵武首創徽宗應紹述神宗之說,攻擊左相韓忠彥並推薦蔡京為相,得到執政溫益的支持,為徽宗所採納,首先於同月末決定改明年為崇寧元年,明確宣示放棄調和政策,改為崇法熙寧變法。
蔡京是個政治投機者,處事圓滑。在王安石變法時,得到皇上大力支持,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