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樂家 第1088章通氣_頁2
更新:09-06 10:26 作者:錦瑟華年 分類:都市小說
,「不過明天的話,就還是跟他們見個面吧!」
秦放歌說,「我聽周先生安排就好!晚上要聽歌劇嗎?」
「明晚羅馬歌劇院是有演出,但並不是他們最拿手的,去聽聽也無妨。都客觀點,該贊的就贊,不好的就不要學。」周秀英笑得很開心,「演出前,白天都是要稍微排練下的他,到時候你也別藏着掖着,把實力展現出來就好!」
秦放歌點頭,還講,「其實我還挺享受在這邊沒人認得出來的感覺!」
周秀英愈樂了,「那估計你還能享受好一陣子的!最起碼,也要等到我們《唐璜》演出之後。歌劇同行也就那麼些人,主要還是看觀眾的反響。現在意大利各大歌劇院的經營相當艱難,羅馬歌劇院也不例外。在這樣嚴酷的大環境下,我們國家的歌劇事業異軍突起,倒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時機。」
「是的,我們國家的巨大市場潛力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有周先生這樣德高望重的藝術家把關,還有秦放歌這樣的票房利器。」錢菲菲點頭也笑得很開心,古典音樂的大環境如此,個人的力量暫時是無能為力的。但小範圍內的影響,還是可以做到的,至少在中國這片市場,尤其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的國家大劇院,秦放歌已經證明了他無以倫比的影響力。
而作為國家大劇院演出部的部長,錢菲菲手裏有更加詳盡的數據證明這點。
對於不斷萎縮的古典音樂市場,熱愛歌劇藝術的周秀英着急也沒用。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歌劇藝術走到今天,一直站在高雅藝術的頂端。可在西方,歌劇所面臨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製作成本高昂,另外就是觀眾老化。尤其3o年來,製作同一部歌劇成本現在要增加1o倍。
周秀英對此也是了如指掌,她也是本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心態,「就拿意大利來說,13個主要的歌劇院,無一例外,全部都在虧損經營,其中羅馬歌劇就負債約三千萬歐元。」
但凡有相關了解的人都知道,長期以來,歌劇演出投資大、周期長,而觀眾對歌劇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導致歌劇演出處於「不演不賠、少演少賠、多演多賠」的艱難處境。
和她們一起過來的大劇院法務部門的何雄,對此也有深刻的理解,「羅馬歌劇院負債經營,也是正是我們中國歌劇崛起的最好時機。」
錢菲菲也表示贊同,「這樣一來,我們也更能佔據主動地位。」
周秀英都清楚,不光是話語權的問題,牽涉到切身的利益問題也是最直接的,藝術家們也避免不了。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等地方,就曾為了藝術家工資的問題鬧出了勞動糾紛。肯定是不怎麼光彩的,大家不是都覺得古典音樂各種高大上嘛!
目前的話,歐美的歌劇界基本上是通過聯合製作來解決目前資金上的壓力,她們也琢磨着,在中國歌劇院中,也通過這樣的聯合製作來降低成本。
而就這部《唐璜》來說,成本已經是非常低的了,因為是第一部歌劇作品,需要打出點名頭來才行。秦放歌幾乎放棄了所有可能的收入,以往都是歌劇院或者國家單位什麼的委託作曲家創作歌劇,還要和編劇腳本等多方人員合作,支出成本都是相當高的。
秦放歌這樣一來,可是為國家大劇院節省了相當的成本,和他合作起來,也是一路綠燈。
國家大劇院的院長董梁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國家大劇院體量龐大、功能多元、運費高昂,每年政府補貼只有3o%左右。我們在保障製作水準的前提下,千方百計控制製作費用,實施低成本策略,從而增強劇院整體運營效果,確保歌劇製作的可持續展能力,達到『以小博大』的效果。國家大劇院的製作成本應該是西方製作成本的1\/5或者是1\/4,推動劇院可持續展。」
他們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只是想要壓縮成本,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必須得有人為藝術做出犧牲才行。人家西方歌劇院製作成本那麼高,就沒想過壓縮成本?也實在是難以減下去,藝術家也是人,需要吃飯生活的。
周秀英也說,「我們的優勢其實是很大的,我在國外這些歌劇院聽歌劇的時候,見到的觀眾中,半數以上都是中老年人。國外的同行們也都在羨慕我們中國歌劇演出中,出現更多的青年觀眾。」
究其原因,錢菲菲作為大劇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