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 0145 悲涼的評價:獻了青春獻終生,獻完終生獻子孫_頁2
創業,獻了青春獻終生,獻完終生獻子孫。誰還記得當年的那些內地青年們?」
「我還想着當年的幾條口號,『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那是時代號召,全國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隨着話題的展開,網友們的討論變得更加熱烈。
「從一九六四年開始的一場浩浩蕩蕩的戰略轉移,造就了近十七年時間的大移民。數以千萬計的熱血男女,懷着為中國國防軍工事業奉獻青春與生命的熱情,從京城、滬市、沈市、海城等工業重鎮到窮鄉僻壤,像蒲公英般在深山裏紮下了根。」
「四十多年過去了,他們老邁的身軀已經放棄了對故鄉的眷戀,而標誌着他們壯舉的子女們,卻承受着來自三線建設戰略調整的重負,還有歷史對他們的遺忘。」
「就問一句,誰還記得當年的三線人?!」
「我記得,和傳統意義上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同,三線移民遵從「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倡導了一種好人好馬進山來的精神,從東部沿海及北部工業城市,調動大批人力、物力往西部偏僻深山裏轉移。除了在為我國國防軍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外,十七年的時間裏拉來的兩千多億元的投資,也使三線建設帶動了地方經濟甚至是城市建設。」
「可惜啊,大批曾經的三線企業已經搬遷,亦或是合併、破產、重組、轉讓、倒閉,都逐漸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啊!」
「三線人老淚縱橫!」
「三線人的後代路過,謝謝大家還記得我們,謝謝老首長和小甜心朗誦的這篇課文,聽完心裏非常暖。還能有人記得我們,真好!」
王亮長嘆了一口氣,朗誦《白楊》,意在於此。
王亮:「三線建設不僅僅是新中國處在各強大敵對勢力包圍下的一場偉大的成功的自我救贖,在客觀上,也算是新中國第一次對西部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