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呂布傳 210 少年英才各擇主_頁2
炯地看向曹操,靜待他的下文。
哪怕以郭嘉和戲志才這般的超卓人物,尚未投效他人前,終究只是一介白身而已,所知的天下大勢,州郡秘聞,其實都是些傳聞,很多事實真相,都隱在幕後,並不為他們所知。
就像曹操這麼說,呂布是為一個人,所以才幹冒天下之大不韙,干出這般的賊寇勒索行徑來,就是他們從未知曉的。
曹操舉杯,邀眾人共飲,然後才悵然若失道:「齊王帳下校尉典韋,有萬夫不擋之勇,為收服黑山賊張燕,齊王遣弟前去鹿腸山,着校尉典韋護衛,依某之見,呂布該當是見校尉典韋而心喜,這才劫持齊王弟,脅迫齊王將校尉典韋老母家眷送至晉陽,以作交換而已。」
「啊?!」
數聲驚呼聲響起。
有人失聲道:「呂布如此做,豈非自壞名聲麼?況且,如此亦不能令典校尉歸心呀。」
郭嘉和戲志才幾乎同時微不可察地皺皺眉,坐在主座上的曹操則沒有這般舉動,哈哈一笑,道:「呂奉先武勇蓋世,喜武勇之士,亦是情理之中,他將校尉典韋羈於晉陽,當然有的是辦法讓他歸心。」
說完,曹操輕嘆一聲,微微搖頭,道:「此事如若傳遍天下,呂奉先名聲非但不會有損,只怕還會落得個求才若渴的評價。」
這樣說,曹操只是點到即止,沒有說得更細,想想也是,呂布為了一個武夫,都敢幹出這樣的事來,那對真正的賢才呢,豈不是要更為重視?
趁着堂中一時無人說話,郭嘉拱手道:「現今天下紛亂,君王流落在外,諸王並立,未知使君如何看?」
荀彧再次與程昱對視一眼,心中有些微微的擔憂,郭嘉問出的這個問題,大而泛,貌似是在問天下大勢,實則是在問主公曹操志在何方。
因為目前,曹操乃是東郡太守,是兗州牧劉岱的部屬,劉岱自立為齊王,就是郭嘉口中所稱的諸王之一。
曹操放下酒樽,面現憂國憂民之容,語帶悲涼,道:「聖上流落在外,朝廷無立,實則是在下這等漢臣無能,更是在下這些漢臣的恥辱。操不才,欲盡一己之力,匡扶漢室社稷,惜乎慘敗於西涼軍,及至於身死。天下大亂,實正是操等漢臣挺身而出共赴國難之時,匡扶漢室社稷,謀福天下蒼生,雖死而無憾啊。」
荀彧在心中暗暗點頭,主公曹操這番話,雖然並非驚才絕艷,可也中規中矩,令聽者依着各自的心思去理解,既不會獲罪於齊王劉岱,又不至於讓郭嘉等人以為他獻媚於齊王劉岱,可謂是面面俱到,甚是難得了。
話匣子一打開,郭嘉的問題,就接二連三,只是再也沒有如方才這個問題那樣敏感,事實上,這個問題,荀彧在與曹操、程昱等人私下商議時,都對劉岱稱王之舉,頗不讚許,只是礙於身份地位,他們不能公開說這些話。
整個筵席,演變到如今,差不多就成了郭嘉和曹操的促膝長談,其餘學子,只是時不時地插上幾句,而戲志才,則是自始至終,都未曾發一言,正在荀彧將話題引向他時,他才作答,言談舉止之間,甚為中規中矩,並未顯露出他的才情卓識來。
夜深筵罷,賓主盡歡,曹操睡不着,着人喚來荀彧後,讓他單獨請郭嘉前來,荀彧本想向主公曹操薦舉薦舉戲志才,可見曹操與郭嘉俱都興致勃勃的模樣,到嘴邊的話,最終還是被他咽了下去。
三天過後,郭嘉順理成章地投入曹操帳下,戲志才則婉拒荀彧之邀,餘下六名學子,有三人願留下,三人則辭別離去。
濮陽往南,過陳留,即是潁川,荀彧挽留不成,只得親送戲志才至城外十里,臨別之際,荀彧拉着戲志才的手,嘆道:「志才,為兄深知弟之大才,使君亦是求賢如渴,弟何不留下,有為兄薦舉,當無礙矣。」
戲志才堅定地搖搖頭,笑道:「兄之好意,弟心領了,使君有兄,有奉孝,何來弟之容身之處,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荀彧無奈,只得鬆手,看着戲志才轉身,背影寂寥,登上馬車,得得遠去。
他以為戲志才是要回到潁川,哪裏知道,戲志才壓根就沒有要急着回到潁川的打算,而是心中暗自下定了決心,定要憑他胸中所學,找到一個真正欣賞賞識他的主公來。
就像郭嘉於曹操那樣,當日,見到曹操與郭嘉,一見之下,即相談如此甚歡,戲志才雖然沒有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