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呂布傳 119 天下多少事.張飛的小計(二更)_頁2
不如何雄厚啊,難道黃巾賊分兵四處寇略去了?」
「哦?!」
劉備一聽來了精神,連聲追問。
張飛一把抓起案桌上的水壺,咕嚕嚕地猛灌一氣,直到壺底朝天,他才意猶未盡地伸衣袖一抹嘴,敘說起沿途所見來。
儘管張飛以為,圍困都昌的黃巾賊兵力並不如何雄厚,可是,在護送太史慈入城,以及隨後的殺出重圍時,張飛頻繁用上了「洪水」二字,來形容黃巾賊的人多勢眾和毫無章法。
劉備聽得連連點頭,雙眼冒光,當聽說張飛還抓了好幾個活口時,還未聽完,心裏就湧起一個主意來。
他尋思大半夜,犯難的,就是如何讓黃巾賊消停下來,可如果不能讓他們填飽肚子,即使將之擊敗驅散,過不多久,他們又會捲土重來。
如若能有地方可以安置他們,讓他們至少能捱過這個災年,不至於餓死,劉備估摸着,該當沒有多少人,真箇願意當賊,過着有上頓沒下頓的顛沛流離生活。
這個主意,還是從三弟張飛的「洪水」之言中得來的靈光,俗語稱,洪水宜疏不宜堵,此前,青州牧孔融率大軍屯於都昌,就是試圖將青州黃巾堵在北海腹地,而如今,劉備則想着,如何能將青州黃巾疏導至其他地方。
如此做的難題,就是如何將黃巾賊的破壞性控制在最小,最好的結果,當然就是令黃巾賊崩散,還原成流民。
流民,與黃巾賊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組織,所以破壞力也就沒有那麼強,只要地方官府設置粥棚,善加引導,當能令流民安頓下來。
如有可能,劉備可不介意流民往平原郡去,平原此次遭災甚輕,人口足有百萬,安置個十幾二十萬流民,只要來年風調雨順,當無問題。
這麼算下來,如加上濟南國,樂安國,齊國,安置個三四十萬流民,好像是可行的。
至於頑固的黃巾賊,那當然是戰而殺之為上策了。
劉備反覆思量,考慮妥當,當夜就開始行動,遣使緊急趕往齊國,樂安國,濟南國,還有平原,囑關羽等人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則是釋放張飛俘獲的黃巾賊活口,告訴他們,只要帶着農具,無論是老弱婦孺,還是青壯,往平原走,官府會開倉施粥,安置流民。
劉備這麼做,沒有徵得青州牧孔融的首肯,很有些越俎代庖之嫌,可是,如今孔融被圍困在都昌,劉備想要與他取得聯繫,可真不容易。
權宜之下,劉備相信,以孔融之能,當能理解他的如此做法。
接下來的數日,劉備仍舊屯兵寒亭,按兵不動,可是,斥候探來的消息顯示,他的這番策略,已經開始在起作用。
最為明顯的,就是陸續趕到都昌一帶的流民,並未加入到圍困都昌的黃巾賊軍中,而是忍飢挨餓,帶着滿懷希望,還有憧憬,繼續往西北的齊國走去。
這些流民,均是拖家帶口,還多半自帶農具。
按這些樸實農夫的想法,農具,就是他們的命根子,青州各地,多的是平坦富饒之地,只要能捱過這個大災年,能弄到種子,隨便找塊無主的荒地,廢點力氣開墾出來,到了來年,就會有收成。
斥候帶回來的信息,讓劉備欣喜若狂。
尤其是聽到,這些拖家帶口的流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赤着雙腳,不少人尤其是孩童,雙腳更是走出血泡,以致血跡斑斑,從東萊、北海遠道而來,一聽說平原可以吃上粥,得到安置,當即無視六百餘里的路程,帶着一臉的欣喜,滿懷期盼地啟程,劉備已是鼻子發酸,熱淚盈眶。
這真的不是劉備在演戲,而是他的真情流露,甚至他還覺得,令這些流民陷入如此境地的,正是洛陽的動盪不安,正是他們這些州郡上官的失職。
如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又有誰願意這麼背井離鄉,四處顛沛?
當其他州郡的消息陸續傳來時,劉備得知,與北海郡毗鄰的徐州琅邪,國相高弘,與揚州泰山郡太守應劭一樣,都在邊境屯下重兵,嚴防死守,封堵住青州黃巾的去路,以防青州黃巾流竄入境,就連流民,也不放過。
因此他更堅信,對青州黃巾,封堵的策略,只能收一時之功,可只有他採取的疏導之策,方能得竟全功。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這麼個源自三弟張飛「洪水」之說的疏導法子,經過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