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皇帝 第415章 建寧九年_頁3
完全坐穩了,有點破後而立的意思。亂世出英雄,從大亂之中,湧現出了不少人才。似張任、甘寧,是完全崛起於益州軍中,與大將軍吳懿分管兵權。其他如張松、秦宓等人,俱出仕於成都。又有黃權、李嚴等臣受召,為劉范重用。
在北方三國休戰的這幾年,劉范騰出手來,整軍向南,收復益南諸郡,消除割據不臣。其後以張任為主將,歷時一歲多,擊退南蠻,掠得南蠻人口過萬,使南部暫寧。
休整一歲,再圖北進,命甘寧領軍出梓潼,一戰而襲得葭萌關,斬首兩千餘,殺張魯愛將楊昂。爾後甘寧統益州將兵,順勢北出,將張魯的勢力完全趕回漢中,蜀漢內外之禍亂,方得暫消。不過連年累月的征戰之後,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蜀中,如今的益州,士民疲憊,亟待休養恢復。
而在南方,真正的主角,還得屬楚、吳兩方,劉、孫各自據有長江中、下游,從孫堅時代起,便相愛相殺。
孫堅、孫策父子之統御江東,進攻性十足,然過剛易折,這是通理,兩父子頗不得江東世族之心,哪怕孫策也開始施以懷柔政策,開始進行一些簡單的妥協。
孫氏父子似乎都逃不脫宿命,在去歲夏,吳王孫策外出狩獵,擺脫侍衛,親射熊,遇刺而亡。
孫策一死,吳國國勢再挫,動盪不已。這一次,孫策還沒有來得及定下繼承人,便故去。嗣君問題,令吳國朝堂風起雲湧。
一干世家臣子,極力地擁護孫策之子孫紹繼位,聰明人都看得出這干世家打的什麼算盤,幼主繼位,方便於他們掌控吳國。而在孫氏內部,也分為幾派,有持立孫紹者,有議立孫權者,還有人提議由孫策之叔昭義將軍孫靜繼位。
在軍隊中,亦不統一,孫策之亡令吳國亂象橫生。這一世,沒有隨孫策草創江東的功勳,周瑜在軍隊中的威望遠遠不足。
但最終,還是周瑜牽頭韓當、黃蓋等孫氏老臣,並江表虎將,全力支持孫權,再由王太后吳氏拍板,張昭、桓階等良臣鼎立支持,確立孫權。吳國嗣君之爭,告一段落。
孫權初繼位,朝局不穩,人心不定。不過孫仲謀何人,哪怕年方二十,卻有雄主之資,極有氣度。知曉自己繼位,上下多有不服者。政事上,盡付大權於張昭、桓階,軍隊中則以周瑜為大都督,統率吳國全軍。自己則深居王府,讀書習武,韜光養晦。短時間內,吳國安寧。
而在吳國深陷繼位之爭時,上游的楚國按捺不住了,在蔡瑁等人的慫恿下,發水陸大軍五萬,順流東進,進攻吳國,兵臨柴桑。彼時,新主未立,吳軍軍心不定,柴桑以西之吳土,盡數淪陷。
也就在柴桑守將周泰、董襲、蔣欽等人,率吳國水陸軍士,拼死力戰下,方抵擋住蔡瑁所率楚軍精銳。蔡瑁非庸才,統軍能力比起江夏的黃祖高了何止一籌,再加吳軍本處劣勢,柴桑激戰,吳軍保住了城寨,軍士卻死傷慘重,直接戰歿者,便有三千多人。
建康事定後,周瑜受孫權王令,率援軍西歸,接管柴桑大軍。新主既定,統帥又至,吳國軍士便有了主心骨。面對人多勢眾的楚軍,周瑜爆發了,親率吳國水師,逆流而擊楚軍水軍。
論統率,論智謀,蔡瑁哪兒是周瑜的對手。在臨陣指揮,抓戰機方面,周瑜更是甩了蔡瑁幾條街。吳國柴桑水師,是周瑜調教多年的,幾能如臂驅使,激起士卒戰心,血戰三場,蔡瑁不敵敗走,周瑜趁勢發起反攻。
長江一線的戰爭,主角是水師,楚軍水師既敗,陸上也動搖了,倉皇而退。周泰、董襲、陳武,率軍窮追猛趕,殺戮甚多。
柴桑一戰,吳軍以少勝多,聲勢大勝,消息傳回,頓時給吳國上下注射了一劑強心劑,漸安。
其後周瑜順勢西進,發起反攻,意欲再奪江夏。楚軍這邊,在後邊的追逐戰中損兵折將,士卒陣亡、受俘、失蹤逾一萬。消息傳至襄陽,皇帝劉表龍顏大怒,不由分說,詔令一下,將蔡瑁調回。
然面對吳軍侵攻,派何人統軍應對,成為了當時擺在劉表面前的問題。他有意用劉備,招致蔡蒯等世家一致反對,無奈而用張允。結果註定了的,楚軍再敗,鄂縣、邾縣失守。
這個時候,楚漢朝廷大驚,若讓周瑜繼續西進,入得江漢腹地,威脅就太大了。顧不得其他了,果斷委任劉備為征東將軍,東去統軍,抵禦周瑜。
劉備南入荊州十年,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