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智慧 第三十四章孔遠達的支教生活_頁2
的造反煩不勝煩,這才將南京道的管理權交付給了漢人自己,遼人只負責收稅,如此一來,才平復了所有的叛亂。
李常選定的第一站就是涿鹿縣,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與奉聖州交界,西北隔黃羊山與宣州相望,西南與蔚州毗鄰,東南與淶州接壤,向東距離南京析津府不過三百里之遙。
西南兩面群山連綿,歷山,喬山,涿鹿山,礬山將涿鹿縣懷抱其中,乃是奉聖州第一戰略要地。
涿鹿山下此時已經是春草菲菲,山上草木繁盛,山下的田地里的禾苗已經長出半尺余長。
山林掩映之下,有一座很大的木樓,木樓看起來簡陋,往來的農夫們卻躡手躡腳而行,如果有誰家的黃牛叫喚兩聲,都會受到主人的鞭笞,在這裏唯有朗朗的讀書聲才是主音。
一個三十餘歲的中年文士背着手從木樓中走出來,而後就有一大群孩童跟在先生身後恭恭敬敬的也從木樓里出來。
這些孩子和外面那些流鼻涕的孩子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乾淨,雖然身上的衣衫並算新,不管有沒有補丁,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洗的非常乾淨。
一個牽着牛的老漢,見先生出來了,恭敬的施禮道:「孔先生,小老兒今日去田裏,下來幾個套子,撿回來了兩隻野兔,為先生午間飲酒添一盤子菜。」
身形高大的孔遠達也不客氣笑着接過老農手裏的野兔道:「好肥的兔子,午時用來佐酒最好不過了,六公不如留下你我共話桑麻也是一樁樂事。」
老農笑道:「老漢就不叨擾先生了,您有朋友遠道而來,當好好招待一番才是。」
說完就牽着牛走了。
孔遠達愕然四望,突然發現李常騎在一頭驢子身上,笑眯眯的瞅着自己,遠遠地就已經拱手作揖。
孔遠達驚喜交集快走兩步握住已經從驢背上跳下來的李常的手道:「李兄因何會來到邊荒窮塞之地?」
李常笑道:「子正兄能在涿鹿之地隱居十年,我李常因何不能來探望你一下?
你久居邊塞之地,家書抵萬金啊,我此次前來帶來了宗門先生的信箋,還有子正兄母親妻兒的信箋,你看完之後,我們兄弟再把酒言歡不遲。」
李常說着話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放在孔遠達的手中。喚過老僕接過孔遠達手裏的野兔去小溪邊處置。
孔遠達怔怔的抱着那個小布包,眼淚簌簌的往下淌,好半晌才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哭泣道:「母親,孩兒不孝啊!」
李常打發走了那些孩子,攙扶着悲傷欲絕的孔遠達往木樓裏面走,邊走邊道:「我出唐州之時,曾經去桃源縣曲阜拜謁過伯母,伯母大人身體康泰,至今桑麻不絕,去的時候伯母正在餵蠶,見我的時候就問,子正去遠方可是為了國事?
我回答說正是。
伯母又問:國事至今未決?
我回答說今明兩年必定見分曉。
伯母說好男兒為國家他自然無話可說,只是可憐了媳婦,守着一個年幼的兒子過着寡婦的生活,後來伯母聽說我要來看你,她就說了,如果你在外面有了女人,養在外室即刻,不得帶回家中……還嘀嘀咕咕的說在外十年為何不帶上弟妹,以至於耽誤了子孫……
孔遠達自從聽李常說起老母的話,就彎着腰恭聽,等李常說完之後才苦笑道:「我在涿鹿一日三驚,哪裏有沾染女人的想法,家母多慮了,拙荊向來賢惠,小弟有她一人足矣。
我來遼國之前,拙荊已然誕育了博兒,何來虧損了子孫只說?」
李常大笑道:「老人家總是嫌棄自己膝下的子孫少,十年苦熬,子正兄虧損了至少五個子孫,老人家埋怨一下也是正理。
不過你的苦日子就要到頭了,大將軍的兵鋒已經抵達了銅頭關,不日將會抵達奉聖州,涿州自然也在將一鼓而下。」
孔遠達笑着點點頭,然後朝李常施禮道:「李兄且寬坐,待我讀過家書之後再與李兄長談不遲。」
李常笑着答應,見孔遠達匆匆的進了內室,這才有功夫打量一下自己面前的這座木樓。
木樓是標準的北地格式,粗大的木樑撐起整座木樓,樑柱之上沒有上漆皮,也自然沒有雕樑畫棟,木頭的原色已經看得不是很清楚了,十年的煙熏火燎,變成了一種古怪的暗黃色。
看着橫樑上吊着的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