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華夏新式坦克
更新:09-15 10:28 作者:終極側位 分類:軍事小說
意大利的事情雖然重要,但是華夏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籌劃。所以並不是很急。但是有一件事情拖不下去了,那就是華夏新一代坦克的問題。作為一個出身於海軍的穿越者,徐傑對2戰坦克的理解也差勁,但是再差勁也知道一點,那就是t34的設計原理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了,如果具體到人機效能和子系統的話那就比較悲催了,人機效能的問題是人員活動空間過小,尤其是裝填手尤為悲劇,而子系統的話就包括開始的v2發動機(v2在當時確實也算可以,潛力也好,但是開始時大修間隔很低。)和缺乏無線電台以及炮彈過爛等各種問題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作為這個有歷史經驗的外行,徐傑還是對坦克的研發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鑑的東西,首先第一個問題是:坦克的重量絕對不能太低,目前看來以30噸到34噸之間為宜。像歷史上的4好改到g型之後就已經沒潛力了,如果不是憑藉一門還算可以的長75mm火炮,恐怕4號真的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美國人的謝爾曼和俄國後期大行其道的t34-85都是30噸級的坦克。至於說噸位太高的話肯定也不好,首先,就目前的技術限制來說,雖然這個位面已經比歷史上的科技進步了很多,但是距離那種弄出老虎豹子潘興等一系列重坦的科技樹還是差很多。畢竟那是歷史上40年代後的產物。
而三十噸級的坦克就不一樣了,法國2戰前就有接近30噸的b1坦克了。從技術角度講,如果設計合理的話,那麼弄一款30噸左右。比較穩定的坦克還是可行的。而且從經濟角度來講,30噸出頭的坦克也適合大規模生產,歷史上真正大規模生產的坦克黑豹(德國算中型坦克,但是40多噸的重量德國人稱為中型,你讓is2和潘興情何以堪啊!)產量上也和t34和謝爾曼差距巨大,除了國力上原因之外,本身生產的複雜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好吧。不過即使這樣,作者依然認為生產豹子比生產四號強,恩。)
其次就是火力一定要夠!坦克終歸是一種進攻性武器。要是防禦的話,還是留給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吧。所以火力必須要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按照歷史上來看,這個噸位的坦克已經可以上長管75mm火炮或者身管較短的更大口徑的火炮,比如說德國計劃坦克vk3002db上裝的75mml60火炮。亦或者歷史上t34-85使用的85mm火炮。從穿甲能力上來說。口徑較小但身管較長的火炮和口徑稍大但是身管較短的火炮穿深差不多。比如說豹子的75mml70和老虎的88mml56,基本上是一個檔次的武器。但是前者的製造難度比較大,而且榴彈炮裝藥量較小,面對大傾角裝甲,口徑更大的火炮會更有優勢。所以徐傑想給這款坦克裝備一門身管較短的88mm級別的火炮,同時留下一個較大的炮圈為後期的改進做準備。
第三就是佈局問題,發動機和變速箱後置是必須的,大傾角裝甲也是必須的。正面防護爭取做到車首上部為65mm傾斜55度,下部為80mm傾斜裝甲。具體度數到時候再定。炮塔正面防護標準先暫時按110mm。如果有剩餘重量可以考慮安裝一個炮盾。正面的防護已經算很強,在重量的限制下,側面的防護可能很成問題,最多60mm,但是按說應該可以做到黑豹的側面40mm車體防護水平。不過考慮到這種坦克並不是作為突破型坦克,所以在保證火力和正面防護的前提下,削減側面防護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第四就是動力問題,對於動力徐傑實在提不出什麼建議,畢竟他對坦克柴油機和汽油機可謂是一竅不通,考慮到現在的技術水平,在研究完後,上一台300馬力以上的發動機問題應該不大吧。至於後面的就慢慢來吧。
第五是坦克內部空間和人數的問題,一般而言坦克是5人制的,駕駛員、炮手、車長、裝填手和電報員。如果把電報員去掉的話,4人車是否可行?按照後世的經驗是絕對可以的,但是考慮到現在的通訊設備水平,乘員能否兼顧呢?徐傑沒有主意,這個只能讓專業人士自己去摸索了。同樣,對於行程和彈藥具體佈置的問題,徐傑同樣沒什麼研究,那就只能任由設計師們自己弄了。
除了坦克之外,還有以相同底盤弄出的各種衍生車輛,比如說突擊炮、坦克殲擊車和自走炮。坦克殲擊車作為防禦用的最佳車種在保證適當的機動性能的前提下,因為去掉炮塔的緣故,所以火力和防護